大年初一过后,正月十五元宵节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新的期待了。它笑吟吟地站在人们的正前方不远处,招着手似乎在逗引着:“来呀!快来呀!吃元宵、放烟花、看花灯啦!”以往元宵节的热闹画面瞬间涌上心头,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元宵节不禁更多了一些美好的想象。
对节日的记忆首先是关于食物的记忆。元宵节的标配食物就是元宵。其实在中国的北方食物以面食为主,节日吃饺子的时候居多。在我们当地,阴历六月初一“半年”、夏至、冬至、腊月二十三小年、大年初一早晨都要吃饺子,所以元宵节吃甜甜糯糯的元宵,还是很特别的。
02
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最初我家过元宵节时并不吃元宵,吃什么呢,我不记得了。究竟是哪一年元宵节开始吃元宵的呢,我也不记得了。
但是是谁让我吃上元宵,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的人,我是记得很清楚的,就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极其重视节日的人,过节的时候很有仪式感,每逢过节都是她在忙着操持,她尽心尽力准备的节日标配食物加深了我对一年当中节日的记忆。
在农村的集市上,元宵节前,大年初一过后的第一个集日就有卖元宵的摊位了,过了元宵节就没有了,只能等待下一个元宵节了。看到的画面是:小贩通常穿着白围裙戴着白套袖,在一张大面板上把一条条馅麻利地切成一个个小方块,然后就放在一个大点的方笸箩里滚元宵,里面是洁白细腻的糯米粉。小贩把方笸箩推到前面然后又迅速拉回来,随着急促密集的有规律的“哗哗”碰撞声,推动中蘸了水的馅很快“穿”上了一层白衣。在滚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用笊篱“捞”出元宵蘸水,否则就沾不上糯米粉,元宵也滚不大。
小贩们的业务很熟练,很快就滚出了一批成品,用笊篱“捞”出来倒在托盘里,一会儿就卖光了。每个滚元宵的摊位前都围满了买元宵的人们,滚好的不够卖的,没买到的等在摊位旁,急得直催摊主“快点儿滚啊!”。
摊主忙得满头大汗,看看摊位前等着的人们,嘴里说着“别着急,都有都有啊!”,手底下不禁加速了。一上午忙活下来,胳膊怕是累得抬不起来甚至又肿又疼,腰累得僵直弯不下,背也疼,腿也站僵了。可是数着木箱里的纸币,摊主的心忍不住地快活起来,连风也不那么冷了。
集市上卖的滚元宵价格不贵,很实惠,所以很受农村人的喜欢,就是如今也不过五元一斤,比工厂生产包装好的成品便宜。
每年元宵节前,只要一过了大年初一,农村的集市上早早就有滚元宵的摊位了。随着急促而密集的“哗哗”声,只见一块块馅在糯米粉中,越来越圆,越来越大,它们白白的,圆圆的,欢快地跳着舞,甚至腾空而起。人们注视着它们的目光中有惊叹,更有美好的憧憬!
记不清有多少年元宵节,全家人吃的都是母亲从集市上买回的这种滚的元宵。以前的孩子们有多馋啊,他们是真馋啊!尤其对甜的东西他们特别痴迷,梦想着天天能吃到糖。一年之中也只有元宵节才能吃到元宵,还不得多吃几个,饱吃一顿。
外皮细腻雪白的糯米粉煮熟后吃在嘴里滑滑的,糯糯的;馅里面裹着花生碎、炒熟炒出香味的芝麻、红糖、白猪油,吃到嘴里又甜又香又腻。那时候吃着元宵,觉得这日子真是美啊,给个神仙也不换。
小时候,我家有七口人。家中经济不宽裕,元宵节的时候,好像母亲买两斤或三斤元宵。我和弟弟是小孩子,元宵即使喜欢吃也是吃三四个就饱了。大人们特别喜欢吃元宵,即使吃得最多也不超过十五个。
03
有一年的元宵节,母亲心血来潮要自己做元宵吃。她在大锅里炒了花生和芝麻,把花生去皮在小石臼里捣成碎,和芝麻搅在一起,然后放了红糖和自己家炼的白白的猪油,还加了什么料我就不清楚了,总之最后团成了一个个不规整的圆馅。
母亲特意去城里买了几斤珍贵的糯米粉。可是她不会像集市上的小贩那样滚元宵,她是把糯米面加了水揉成团,再像做饺子皮那样做出来糯米面皮,像包饺子那样把馅包起来的,所以一个个做好后很大,顶集市上的一个半或两个大。水开后下到水里,熟了后吃在嘴里还是不错的,毕竟是母亲亲手做的啊!
母亲还自创了一种吃法,就是锅里放油,然后放葱花爆锅,再放进虾皮和切好的白菜炒,加点儿盐,炒得差不多了加水,水开后下入元宵。爆锅做出的元宵吃在嘴里又甜又糯,汤是带点儿咸味的,还有清爽软软的白菜,可以很好地中和元宵馅的甜腻,口味很好。至今我也喜欢这样做。
04
一年又一年,生活好起来了。集市上现滚元宵的摊位越来越少,以至于看不到了,偶尔在一些小店里能买到代销的滚元宵。县城城西有一家很有名气的村办企业,主要生产不同口味的牛肉干和速冻汤圆。随着这家食品企业的名气越来越大,元宵节我们当地市场上销售的主要就是这家企业的产品了,糯米粉花生馅和芝麻馅的两种速冻汤圆最传统最经典,平日六七元钱一包,搞活动时五元一包。我偏好吃芝麻馅的,很多人都喜欢吃芝麻馅的。后来这家企业又生产出了大黄米面速冻汤圆,也有芝麻馅和花生馅两种,平日里10元一包,搞活动时七八元钱一包。
超市里有大品牌的汤圆在卖,我也抱着试试的心态买过,但是口味上接受不了,还是觉得本地企业生产的花生馅的和芝麻馅的又实惠又好吃,毕竟本地企业在生产时已经充分调研了本地居民的口味了。
如今这家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生产出了核桃黑芝麻馅元宝汤圆,206克10个,一个个黄色的元宝状可爱极了,上面还有吉利的字:“旺”“福”“财”。还生产了“柿柿如意”(花生馅)和“万事大橘”(芝麻馅)汤圆,真是又好看又好吃。还有爆浆流心巧克力馅汤圆(厚重的褐色)、猫山王榴莲汤圆(明媚的黄色)、龙井茶奇亚籽汤圆(清新的绿色)。
那些大品牌也不甘示弱。比如某大品牌跟蛋仔派对联名出品的限量版蛋仔派对汤圆可爱极啦,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也抗拒不了啊!有草莓、黑芝麻核桃、黑芝麻三种口味,有黄、紫、黑三种色彩,煮熟后单从视觉上就很惊艳。另外一个大品牌还生产出了黑桑葚汤圆、黑糯米红枣花生汤圆……
饶是如此,元宵节前两天,我还是在寒冷的集市上默默地买了本地企业的三包汤圆:糯米粉芝麻馅和花生馅的,大黄米面花生馅的,我想买大黄米面芝麻馅的,可是已经卖完了。在我看来,即使再推陈出新,依然是传统口味的经久好吃啊!至于那些新口味,可以尝试一下,满足一下好奇心。即使外形做成元宝状、柿子状、桔子状,也是商家在打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让顾客忍不住生出购买的欲望,归根结底是商家出售商品的一种策略。
05
元宵不仅可以煮着吃,也可以在热油里炸着吃,是另一种独特的口感。作为一种食物,从入口的那一刻,就在经受着检验。先是进入嘴里接触口腔的那一刻,是滑滑的,待到牙齿咬合,就是糯叽叽甜腻腻的味觉冲击,待到进入喉咙,顺着食道最终达到胃部,对于身体器官而言是熨帖,心理感受则是无限的满足幸福。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的成品都是标注着“速冻汤圆”,可是在我们当地人口中依旧说的是“元宵”“吃元宵”。我想当然地以为“元宵”和“汤圆”是同一种食物,待到上网一查,发现自己错了。不管了,反正在我们这儿就是叫“元宵”。
吃过了又甜又糯的元宵之后,春节拉上了大幕,新的一年又开启了。只是随着长大,亲人一个个先后离去,那些曾经无比熟悉亲切真实的身影再也不见。圆圆的元宵是象征着团圆的,可是看看身边逝去了的那些亲人,试问这世间有真正圆满的团圆吗?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不过是在阖家团圆的时刻,情不自禁一瞬间想起那些去世的亲人,想起过往那些热闹的团圆画面,虽然手里拿着白瓷勺舀起的是一个白或其他色彩的元宵,小心地伸进嘴里,甜美也不过是暂时的。悲伤的思绪却如点燃一支香,一缕香烟悠悠飘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