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连接自己)
好好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思维是有什么变化?10年前、5年前和现在的你,对于同一件事情、机会或听到同样一个消息(可以想想自己生活中所发生过的事例),你有什么想法或反应?是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思考的角度有所有不同?看等事情的深度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样的不一样呢?为什么?
10年前的我,热情、冲动、非黑即白,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思维方式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不会考虑别人;
5年前的我,学会了妥协,知道了生活维艰,开始接纳别人或者自己的人生不完美;想问题会多想一些,慢一些,更开放地接受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或者方式,与其共存。
现在的我,冷静理性,隐忍,甚至有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忍耐和坚持,还可以比自己想象中要做的还要厉害。想问题会更加深入思考,从现象找其背后的本质,不会随便地判断或者下结论。
我想原因是因为经历了生离死别,真正的懂了那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是比生死更重要的了。
2. 从思维这概念思考(连接社会)
思维是什么?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人们在思维层面上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着哪些惯性思维?它们各有什么不同?它对我们人生有什么影响?“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指的是什么?怎么去理解它?懒癌是思维导致的还是行动懒引起的?我们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习惯、脾气、懒癌、学习力…...),在思维层上要怎么做?
一直非常认同我的一位导师說的“命运方程式”:感受——思维——行为——习惯——性格——命运,我在很多的培训时都提到这个方程式,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当我们要坚持或者改变一些思维价值观,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时,首先是要让自己的这个思维习惯能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感或者愉悦感,愿意坚持下来,然后再思考如何管理自己减少阻碍。
3. 也可以跳出以上两个思路,自己思考“思维”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