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小段故事,总结感悟。算是对自己这些天在公司所做的关于学习工作的总结。
因为我们在学校工业设计的课程百分之80的都是理论,即便有实践也被学校领导安排的上成了理论了,所以我说的东西理论偏多。可能会有写乏味,大家多多包涵。
现在呢,我插一个小题,通过一个故事,讲一下我对自己这些天学习阶段的理解与感悟。顺便也对自己做一个小总结。
我在知乎上曾看到过岳先生的一篇文章叫《设计师怎样建立设计方法提升创造力》我当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它对我没有一点吸引力。这篇文章总共才几十个赞,也没几个人评论,但最后我却读的不亦乐乎。平常我不太喜欢功利性的去读一些东西,看什么东西完全都是凭的个人爱好。除非是被逼的。其实我完全是被文章开头的小故事吸引了。我把它简称为:画门的故事。
故事内容:作者的一个前辈的公司有一次要招聘设计师。这个前辈要求应聘的设计师去画门的设计方案,看他们能画出多少个类型的门,最后择优录取。
互动:故事背景信息就这么多,大家来猜一下这个前辈的意图?
可以踊跃发表意见,些写这个文章的作者也是个比较出名的设计师,他当时也坦白,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大家不用害怕自己说错。
这个作者呢,也是个比较出名的设计师,他表示不理解,因为他认为他虽然是样板房的设计师,但是如果突然让他去画门,猛的也是画不出来几个的。后来,他明白了这个前辈的意思。这个前辈的真实意思是想看看来应聘的设计师有没有掌握设计的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设计方法。
对于掌握设计方法的设计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门都是由(圆型,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基本形态组成(这段是我文章中照抄的),他可以用这三个基本形态组成无数种门。对于没有掌握设计方法的设计师,仅凭生活中的记忆,他能记住的样式总是有限的,累死他也画不出太多。
最后作者抛出了一个观点:怎么才能建立设计方法,提升创造力?
下面是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要想实现这个问题有两种基本方法;
1,自然法(小孩通过模仿学习大人说话,郑哥给我套施工图让我模仿着去画)
2,结构法(这是基于自然法之上的,是模仿过程中的思考,举一反三的创造,说的通俗些就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知到事物的底层关系而产生的创造)
我结合自身这些天的学习状态,和对于学习本身这两个字的思考,说一下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之前有一天,郑哥给我俩讲完给排水后,我回去后没有直接练习,在看资料,得帅哥在画排水,过了一会他说郑哥刚刚演示过的管道他画不出来,要么特别粗,要么特别细。怎么调整就是不对。我看了之后说:我还没开始画呢,也不太知道。 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在他电脑上试着画了一下,大概操作了不到十分钟我画出来了,并且知道了之前画不出来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模型里边试试,布局里边试试,布局外再试试。后来我在想,为什么我可以画出来,明明郑哥就简单的说了一下线的粗细数据而且记在小本上的数据我并没有看,而且郑哥根本就没有跟我们讲会遇到这种问题。 后来我得出结论:这和我来公司第一周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按照水哥的提示,对图层,标注,比例,等一些基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考。(为什么在这能画出来,在那不行,在这显示,在那不显示等等)可以说是通过独立思考后并反复实践,总结。基本掌握了图层的内在规律和底层关系,也可以说是掌握了学习图层的结构法。掌握之后,这个方法就可以帮我解决在图层中遇到的无数种问题。
为什么要说这个东西:这文章是我来公司两周后才看到的,在第一周对于如何学习已经有了一些类似的思考,只不过很模糊,看到这个文章瞬间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思考更加深刻。当时还忍不住多读了好几遍。我想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学习问题我可能要少走好多思想误区,少做好多无用功。用我们马克思课本上的话说就是:理论指导实践。 我想,能有一个好的思想指导,以后的道路才能走的更快更远。毕竟学到老活到老。
也希望我说这个对大家有帮助,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在学习,只不过有的人走的远,有的走的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