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经历了暴雨围城还没有来得及重建的时候,疫情汹汹而来,8月的郑州,过得压抑而沉闷,看着蓝蓝的天、舒淡的云,感受着清晨略带凉意的风,却只能困守在单位和家之间,每天上报行程、行程码的颜色、身体状况。大家过的战战兢兢,因为对于我们这个行业,都知道感染意味着什么!也是在这一次,知道了一个叫“时空白伴随者”的概念,仅仅是路过防控区,不停留、不扫码,也能被大数据找到,锁定为“时空伴随着”而健康码变黄,所以,大家老老实实的上班,不越雷池半步。
看了几本书
既然哪都不能去,看书好了。看完了《身体从未忘记》《投资最重要的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间有一周很烦躁,只能看点《昆虫记》《老舍散文》等短篇。
这次看书最重要的体验,不是从书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深刻的认识到,学知识,必须通过书本系统的学习。就比如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并学习心理学,所谓的学习就是参加各种心理学的工作坊、看公众号、做心理咨询,见一些不知道名气到底高还是低的心理学讲师,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一个有心理学底子的人,直到我开始看《身体从未忘记》,我才发现,我那所谓的心理学知识,啥也不是,除了和不懂的人高谈阔论一下,对自己百害无一利。也是基于这个认知,我开始看《投资最重要的事》,再次印证了学习一定要从书本学、要系统的学习,碎片化的知识会让人有种学到了很多知识的错觉,并没有什么卵用。
再来说听书,来到简书没多久就看到了猫头鹰、丢丢绳、七月关于是否听书的论战,当时就觉得有趣,要是话题都能这样论战一番,该多有趣。让我意识到听书的问题是看完《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我很早就听过一次,看完之后我忽然想起来就又听了一边,听完之后我开始不安,因为如果不是标题一样,我很难想象老师解读的这本书是我刚看过的。我还有点不死心,又找《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听,结果更加糟糕,如果说投资类的书籍老师解读的还能让人忍受,那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的解读让人如坐针毡,由此,我坚定了再也不听这类解读书籍的想法了。
别人说的话究竟对不对,不要先入为主,验证一下试试。
坚持了一些锻炼
疫情的日子好无聊,除了生活必须品,其他所有的店面都关门了。瑜伽馆停课、健身房关门,稳定的运动节奏被打乱,很快身体就出现了各种不适。一开始,我还在家坚持了一周的瑜伽锻炼,慢慢就懈怠了。后来,在小火车的带动下,我开始爬楼梯。每次我晃晃悠悠的爬60层,已经累的不想动弹了,小火车个每天爬11*12=132层,然后说:我不是凡尔赛,我真的觉得一点都不累啊……好吧,你撸铁你厉害!
一开始爬楼梯,害怕伤膝盖,前几次都是小心翼翼的,并在小火车和慧丽老师的指导下,每次爬完楼梯,大腿前侧和臀肌酸的抬不起来,我就知道了这个爬楼梯很OK了。刚开始爬楼梯,累是次要的,关键是喘,就觉得肺太小,吸纳的空气不够用,但几次下来就好多了,爬楼梯真是锻炼心肺的很好选择。每次运动,在我最累的时候,我都会不停的给自己洗脑:前面的所有运动都是铺垫,真正起作用的就是现在;身体不怕用,就不你不用,用进废退,用进废退……就这样一次次的坚持下来了。
8月坚持最好的是冥想。冥想是从春节开始的,但每次都被脑海里铺天盖地的想法打败,就算上各种呼吸冥想、正念冥想课都没有用,直到有一次,一个相熟的瑜伽老师邀请我参加他人生的第一次正念冥想教学课,在他的课堂上,我神奇的找到了脊柱中正的感觉,从此迈入了冥想的大门。一个月下来,冥想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休息放松和专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但事实如此。冥想就是大脑放空什么也不想,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让呼和吸变得绵长,这个过程非常舒服,非常的放松,冥想20分钟后,整个人神采奕奕的。冥想必须专注,不专注就会胡思乱想,能够较长时间的控制自己想法,对专注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有一项调查说坚持冥想的人的专注度比不冥想的人平均高出13%,还会增加大脑灰质层的厚度。不知道有没有那么神奇,对我来说冥想之后睡得更好了,于其他的也不多想,毕竟坚持一个月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要是我已经冥想了10年,现在说点什么估计还能信服点。
每天写点文字
日更一直在坚持,虽然每篇写的都不长,但在认真写。不知不觉主页已经挂上了日更100天的图标。比起刚开始日更还是有些变化的,现在脑子里更加容易有想法、有念头出来,可能这些想法和念头并不成熟,但有些也记录了下来。成熟不成熟的,是自己经历的阶段,以后再修正吧。
来到简书之后,看到一些文章说,想提高文章的阅读量,不能总是说自己在干啥、在想啥,因为没那么多人对你有兴趣。我觉得这是个悖论,不管写的是什么,诗歌也好、小说也好、散文也好、碎碎念也好,哪个不是自己想的,哪个不是基于自己的经历,无论外包装如何,芯子就是我啊。
上一张小火车的字。我很喜欢。8月,拜拜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