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行动指南。
一、坚持人民至上
“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引导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共建共享美好家园。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要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信仰,推动工作重心下沉,从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所想,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要将吸引更多年轻创业者、艺术家、国际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发力的方向,让“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聚在一起,落实税费减免、用地支持、社会保障等人才振兴政策支持,推动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二、坚持绿色发展
“千万工程”始终坚持“绿色共富”理念,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新时代农村“颜值”更靓、农业“路子”更宽、农民“口袋”更鼓。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就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夯实“绿水青山”根基。要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持续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一方面,要推进生态产业化,立足乡村生态禀赋,做好“生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多措并举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推进产业生态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技术创新,加大对资源利用率高、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三、坚持系统观念
“千万工程”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突出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统筹城乡发展、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衡,实现了万千村庄的美丽“蝶变”。要把握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既要增强乡村振兴各方面措施的关联度、耦合度,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又要紧盯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精准破题,以点带面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发展路径,明确各项工作优先级,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形成压茬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要把握好乡村和城市的关系。要将乡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和乡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