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进窗棂时,手里的抹布刚擦净最后一块瓷砖。厨房亮堂了,卫生间干净了,洗衣机里的衣服正转着最后一圈——忙忙碌碌的一天,在琐碎的洁净里渐渐落定。
明天该返校了,想着这些,心里倒也踏实。正盘算着晚饭,手机响了,是婆婆的声音,隔着听筒都能闻见烟火气:“蒸好的菜馍,过来拿些。”
真是巧,我还没开火呢。
衣服晾妥,驱车往婆婆家去。门一开,暖意先涌过来。她一听我还没吃饭,非要烫给我烫豆奶,热水一冲,氤氲的热气里飘着甜香。菜馍还温乎,咬一口,沾着蒜汁,是最熨帖的家常味。临走时,她又让我带走几个菜馍,还有蔬菜。
这样的日子,过了许多年。三年前儿子上班,我们才搬出来住。别人总说:“大部分人都不愿和老人住在一起,你却不愿搬出来。”他们不知道,这么多年,我早已被他们宠成了孩子,这种幸福,他们不懂。
即使我们搬出来住了,可我们上班时在单位吃,周末径直往婆婆家去,只有长假在家,灶台才会偶尔冒出烟火。可即便如此,他们总记挂着我们,做了好吃的,第一个想着喊我们来。
细想起来,这些年能安心工作,全仗着二老的托底。孩子上学那阵,风雨无阻接送的是公公;就算住在一起,我也几乎没管过孩子,家务更是搭不上手。他们像两棵大树,默默把荫凉铺在我们头顶。
去年冬天暖气不热,我们又搬回婆婆家。我和先生晚自习结束回家,无论多晚,客厅总亮着一盏灯。她披着外套坐在沙发上,见我们回来,先问“还吃点啥”,有时水果已经洗好切在盘里,就等我们下班。洗好切好了,不吃都不好意思,哈哈,这种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
我们平时上班,儿子有时不想在单位吃饭,就回奶奶家吃饭。前一段喊着要减肥,我总劝他少吃些。他叹口气笑:“不是想吃,是奶奶一会儿递块饼干,一会儿塞个苹果,一会拿瓶饮料,不吃吧,怕她不高兴。”我听了也笑。原来奶奶的爱,竟成了孩子减肥路上最甜蜜的“绊脚石”。
夜色渐浓,手里拎着的菜馍还带着余温。想来这世间最动人的暖,从不在轰轰烈烈里,就藏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惦记里:是热腾腾的饭菜,是亮到深夜的灯,是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在烟火日常里,慢慢酿成了岁月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