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电影《美丽人生》,心中就一直念念不忘,觉得这部电影还有什么我没有说到的地方。
其实看完已经好几天了,心中对电影也回顾了很久,现在综合起来说。
度过了最初的感动,现在来看,这部电影其实也比较平常,如果没有在集中营里的那段故事,电影不过是略显夸张的爱情故事,男主对女主的痴缠和热爱,只会让人感叹意大利式的热情奔放。
而且电影名叫《美丽人生》,实则是烘托后期在集中营里的凄惨。总的来看,并不美丽,但是从男主的牺牲和奉献来讲,倒也确实为孩子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人生。
男主的性格,夸张、热情、开朗,对心爱的女人,热烈的追求,看到女主有人追求的时候,伤心、彷徨、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个十足的性情中人,喜怒形于色。
也正是他这种坦率的性格,深深吸引了女主,觉得自己是遇到了真正的爱情,而不去考虑什么门户之见。
嫁给了爱情的女主,婚后的生活自然十分幸福,而男主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丈夫、好父亲。
他们生活的年代,刚好赶上二战时期德国反犹太人的时候,对犹太人的歧视随处可见,包括他叔叔的马被人刷漆侮辱,也包括蛋糕店立出的“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这个时候的男主,已经是个父亲,看到孩子为这块牌子不解的样子,他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孩子不要这么早地接触社会的真实。
自那以后,男主的美丽谎言就从没间断过。
被德国人抓走,他告诉儿子是去秘密旅行;
在集中营里,冒充翻译(其实他并不懂德语),把集中营里的禁令解释为游戏规则;
集中营里的残酷生活,他告诉儿子是为了竞争拿够几分,好赢一辆真的坦克。
……
在这些谎言的环绕下,男主的儿子得以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
其实这部分,多有夸张的成分,比如说集中营里的小孩都被屠杀殆尽,而男主的儿子得以幸存,虽然是他告诫儿子注意隐蔽的原因,但是德国人真要抓他儿子,难道还揪不出来?他儿子平时躲在他们宿舍,虽然在最高层角落里隐蔽,但是凭一个小孩的心性,真发现不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男主把自己的孩子冒充德国人的小孩,混入德国人的宴会大吃大喝,这个细节也比较夸张,我认为只是为了衬托男主对孩子的爱,不让孩子在集中营里感到孤单和失落。
在德国人仓皇撤退的时候,男主把孩子藏在一个铁箱子里的情节,其实也禁不起推敲,那么显眼的所在,何况狗子还有发现,叫个不停。即使不这样,也很难想象一个小孩能一动不动待在里面十多个小时。
但是所有的这些不合情理的地方,在为了衬托男主对孩子热爱的前提下,都可以忽略,本来就是影片,何必那么较真?
就像我二刷《尼基塔》时,我就为组织中那些特工感到悲哀,本来就没有身份,还处处充当炮灰,无论谁掌管组织,他们在内部斗争中都只有牺牲的份。
如果看剧这么较真,真的就很不舒服了,毕竟这些特工就像游戏里的NPC,只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存在,也会为了剧情需要而死去。
所以《美丽人生》这部片中,尽管瑕疵这么多,但是在最后的那个告别的片段里,都被瑕不掩瑜了。
男主被德国士兵带到僻静处枪决的时候,男主路过儿子躲藏的铁箱子,他停在那里,深情地望着儿子所在的地方,那种眼神流露出来的不舍、热爱,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想哭,虽然明知这是演戏,但是男主的演技,却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我,让我不由自主地代入到了那个情境之中:
如果我是那个父亲,如果我面临这样的时刻,我会如何?
很显然,不舍是必有的情绪,怕死可能更多,但是这种怕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毕竟生杀大权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再怕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怕的是生离死别、再无相见之期,怕的是“我死了,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爱你”。
男主通过眼神表达了深厚的感情,但是知道他改变不了即将到来的悲催命运,所以他很快收拾了情绪,俏皮地冲孩子眨眨眼,然后迈着可笑的步伐,消失在孩子眼前。
他知道,哪怕是死,也要给孩子留一个“世界依然美好”的印象,所以他要这么做。
枪声响起,男主离世。虽然我知道导演是要通过死亡把悲情渲染到极致,但是我还是希望热爱儿子的父亲,在这个最后的时刻反抗一把,毕竟是在僻静的角落,面对的是一个孤身的士兵,哪怕没有胜算,总得拼一拼吧?
最后,孩子平安无恙,被美国大兵带走了,还坐上了心心念念的坦克。
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他恐怕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永世不得相见,还沉浸在喜悦的情绪当中。直到在路边遇到妈妈,跟妈妈热烈地拥抱,他都不会知道,那个曾经极爱他、为了他付出许多,为他编织了许多美丽谎言让他得以度过凄惨的集中营生活的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父爱无言,其厚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