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我参加了一个周更活动,随机分配了同桌。今天是第一个月的最后一周。下午我发了自己写的文章。同桌仅仅一两句话的评价就结束了。(周更活动的评论一般都会写的很长)。我瞬间感受到了一种失落,并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认为他对我的文章的评价极其不用心,而原因是我之前给他的评价水平有点差,但是我又为自己辩解,我写的差不是故意的,是我的水平就到这个程度了。我觉得他肯定是对此不满,所以才用这种方式回应我。我本来正打算给他的文章写评语,瞬间就什么都不想写了。脑子里也空空如也。
然后我意识到了我的想法,我深深的呼吸了几次。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至少剔除抵触情绪。我告诉自己,不管对方给予我的是什么,我要先做好自己。评语一定要认真写,哪怕真的水平不够也要认真写。
觉察:
同桌的文章写作风格,是我非常不擅长的领域,本身他的知识广度和文章结构又比我写的好太多,所以从一开始看到他的文章,或者说从最开始不管看到谁的文章,我都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我不如他,我写的评也一定不好。在这个框架之下,我限制住了自己,所以我肯定也写不出来好的评论。所以每周到互评环节,我就像挤牙膏一样,特别困难。人的气场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我在这种状态下写出的文字也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我的同桌。他在刚开始的时候对我是热情的,但是最后却比较冷淡。哦,这个冷淡也是我的一个假设,因为我没有跟同桌沟通,所以,我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分析,仅从他的两句文章评价,并不能得出可靠的数据。
我在同桌互评一开始就给自己下定义:“我不如他,我写不好评论”,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来由的自我评价。因为在此之前,我跟同桌没有过任何接触和沟通。那为什么在开始之初我就把自己摆到一个比较“差”的位置的,那是因为我要给自己留后路,一旦我真的做的不好,我可以对自己说:看吧,我早就知道你不行。那我为什么认为自己不行呢,其实还是归结到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不是很能确定,我为什么对自己如此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我还没能找到自己这一想法的根源。
另一方面,这个事情涉及到气场。我在这件事情中散发的气场是恐惧,那么同桌感受到我的气场后,必然也是不舒服的。那么远离让自己不舒服的气场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我添加的假设,那就是同桌真的不喜欢我。但是他只写一两句评也可能是真的觉得这两句评价就够了,也许是刚好有其他事情时间很紧张来不及多写,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总之,数据不充足,结果就比较不好判定。而我是陷入了我添加的假设,通过我添加的假设得出了结论。
啊,写完这个觉察之后,我觉得好舒服。
事件2:ZJ今天在FS校友群里发了他的感想文章让大家反馈,ZZ给他圈出一个词“睡后”说他写错了,应该是“税后”。但我知道,这么写是没错的。ZJ想表达的就是“睡后收益”。我纠结了好久要不要指出来,后来选择私聊ZZ,但是我还是很忐忑的,担心她因为我指出她的错误不开心。说话都特别小心翼翼。
觉察:我已经无力说我为啥要担心她不开心了,其实思路跟上面是一样一样的,担心ZZ会觉得尴尬,会对自己的印象不好。然而,先不说真的会不会因为这一件事印象不好,就算真的印象不好了又能怎样,又不会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更何况,一个成熟的人又怎么会因为一两件事就去否定一个人。所有的担心、恐惧、害怕都是源于自己的想象。
原来我的思维模式也在一个套路里。每次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先想象一堆不好的结果来吓自己。然后自己开始忐忑、纠结、畏缩不前。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先把自己放在一个“差”的位置,然后在这个“差”的设定里真的变差。然后对自己说:看,就是如此吧。此时此刻,我好想对自己说一句:“你真的够了!”我到底是怎么养成了这么一个消极的思维方式呢!还好 现在还可以改。
□所有的思路都是套路
2019.7.10后续:今天无意中看到同桌给别人的评价,也是一样的简单。所以我当时真的是加了很多自己的假设,进而产生了很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