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父母延续他们父母的养育方式,无论好与不好都下意识地照做。父母们还会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和担心,不断加入教育方式之中,而对儿童发展的科学规律,却知之甚少。
一、孩子们称呼的大李
在著名的幼儿园芭学园里,有一个人被孩子和家长亲切地称为大李,她开创了国内幼教的新风潮,她教出的孩子,引发国内外机构的积极研究。她就是本书作者李跃儿。
李跃儿,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曾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2006年中国幼儿教育百优十杰” (第一名)称号。最重要的是她的芭学园,已经成为许多父母们从孩子出生就要去预约报名的精神家园,据说芭学园周边的房价都大涨。
其实在做幼儿教育之前,李跃儿也走过不少弯路。她对儿子的教育很上心,但和瞎子摸象没有区别,她出的每一拳都用尽了全力,却像打在棉花上。当儿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没兴趣的时候,她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以至于想出了歪招,把儿子关在门外,威胁要丢掉他。一系列的事情促使她研究幼儿教育,创立了芭学园,做了大量案例实验和研究,并把自己的心得写成了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关键期关键帮助》等书。
二、大人们眼中的空罐子
李跃儿在书中谈到,有些成人往往总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的罐子,拼命地往里面装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根本不管孩子正在感受什么,在探索什么。
一对父母推着他们的孩子,见到马路边一位老人,父母就指着那位老人对孩子说:“看,奶奶,宝宝叫奶奶好”。过马路看到红灯亮了,父母就指着前面的红灯跟孩子说:“宝宝看,现在红灯亮了,一会儿绿灯又亮了,红灯停,绿灯行,小朋友看得清。”这时他们的孩子正在专注于天上的云朵。父母回头看着红绿灯的时候,孩子压根就没在看那个红绿灯。要命的是,父母觉得自己的功夫不能白废了,于是用两只手把宝宝的头扳过来,指着前面的红绿灯,继续讲解……这时可怜的宝宝一脸茫然,他还没有从刚对云朵观察的投入中回过神来。
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做家长的觉得有责任把自己认为孩子应该知道的所有事情告诉孩子,而孩子自己正在做着什么家长却不关心。书中说,家长不断地给孩子输入那些约定俗成的小常识,这样的家长越勤奋,孩子就越成了装满小常识的杂乱无章的抽屉,无法成长出带有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感受的心智系统。
三、爷爷奶奶热衷的吱吱鞋
如果寻根的话,芭学园的教育源自蒙台梭利的蒙氏教育理论《儿童的秘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会经历不同器官的敏感期,这也是儿童探索世界、发展感官的关键时期。
例如脚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一个1岁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几里路不会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时不像成人那样在心里有一个目标。幼儿学习走路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没有节奏,也没有目标,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着他,鼓舞着他继续向前。”
在儿童脚的敏感期,最不可取的方式,是在孩子的鞋上装上会响的笛子。这种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时会发出尖利的响声,会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心烦意乱,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来自腿的感觉。但是我们现在有多少爷爷奶奶喜欢给孩子买这种鞋子,愿意听孩子一走一响的吱吱声,这声音,到底是在满足孩子,还是满足大人?!
本书可以作为儿童养育的基本教材,有理论、有方法、有权威。文首是我自己梳理的各个时期敏感期和注意事项,拿走不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