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大意】孔子说:“我对着颜回讲了一整天的话,他从不反问,好像是个听不懂的愚人。散学以后,我看他自修时与同学谈论,对我所言,甚能发挥,回啊!他其实不愚。
本章记孔子赞扬颜回的大智若愚。
颜回是孔子最为深爱、最为得意的弟子,小孔子三十岁。其读书的天资极高,又勤奋好学,可能用功过头,脑力透支,加之他终身只读书不做官,家境贫寒,所以,二十九岁时,发须尽白,四十岁便夭亡。孔子一直视颜回为唯一得其真传的弟子,而颜回却死在他的前头,意味着孔门绝后,孔子为此痛不欲生。
颜回,字子渊。古人的名和字是相因的,《说文解字》释“回”,渊水也。释“渊”,回水也,两者互释。颜回是鲁国人。崔述曰:“颜氏之名著于鲁者多矣。《春秋传》有颜高、颜羽、颜息,《吕览》亦有颜阖,则颜子为鲁人信也。”鲁国姓颜的名人很多,而颜渊是鲁国人的偶像。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家谱中认颜回为祖先。《仲尼弟子列传》中颜氏居其八:颜路、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都是鲁人。颜真卿的五世祖,南北朝著名文字家、教育家,著有《颜氏家训》的颜之推说,这些姓颜的鲁人都是仲尼母族。孔子的母亲姓颜,孔门颜姓弟子多为其母系族人。
孔子的弟子颜路,是颜回的父亲,据说是孔子的表弟。颜回是孔子的表侄,与伯鲤为表兄弟。孔子与颜回除师徒关系外,还有一层近于父子的亲缘关系。《论语·先进》篇中记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11·7)颜路请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做一副棺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还是无才,颜渊、孔鲤总归都是我们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了车自己步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要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结果孔门弟子出资厚葬了颜回,见《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0)孔子无法拦阻弟子们厚葬颜回,只好感叹道:“颜回视我如父,我却不能待之如子。”因为孔鲤为兄,死在前头,无椁。兄无椁,弟却有椁,这是让颜回背上了违礼的罪名。孔子不愿厚葬颜回,正是从家族长幼有序的礼节来考虑的。而孔门弟子要厚葬颜回,因为颜回的德行、学问在孔门排名第一,为大家所景仰,不厚葬无以显示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厚葬也是为光大孔门的德风。所以,孔子只能抛舍与颜回的父子之礼,而从大家的心愿。
颜回是一个外表木讷,内心聪慧的人。正如孔子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从小就具有君子之风。“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说的正是颜回初入孔门时的情景。钱穆将此句断为“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两种断法,意思相近,都是说颜回在课堂上听课时,很少举手发言,也不提反对意见,好像没听懂似的。而其他几位高徒却表现得很活跃,时常会与老师切磋。比如《论语·八佾》篇中,子夏由孔子所谓“绘事后素”,想到礼是后来才有的。孔子称赞道“启予者商也。”(3·8)又比如《论语·学而》中,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不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由此悟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习方法(1·15)。也有敢与老师争辩的,比如宰我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17·21)唯颜回坐在一旁,一言不吭,只知道点头。孔子教学一向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等到学生想搞明白又搞不明白,想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不去启发他。而颜回一声不响,谁知道他到底是听懂没听懂,叫孔子无从下手。且孔子是喜欢弟子提问的,他总能在与弟子的讨论中受到启发,而颜回“终日不违”,令他颇为失望。他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所言无所不说。”(11·3)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对我所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颜回“终日不违”,是对老师“唯命是从”的不违吗?是“唯上,唯书”的愚信盲从吗?并不是。颜回天资高,听言即悟,不仅听课时毫无疑难障碍,且能了悟言外之意。且其生性深厚不浅露,不爱在人前卖弄。而子贡之流听言而识,囿于文字之中,需与老师就言词上切磋,经老师点拔后,才能开化。
“退而省其私”的“私”:一说是颜子离师后的言行,即指其日常一切动静语默之间,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二说弟子自修。《礼记·学记》:“大学之教也,退息必有居学。”居学是指学校中学生自修的地方。私是指自修时,与同学们的讨论。孔子省其私,是想看看他到底有没听懂讲课的内容,故课后的讨论更为恰当,第二解为好。
“亦足以发”之“发”,是孟子所谓“时雨化之”,万物生发之发;是朱熹所谓“月映万川”,闻一理便能阐发出万物之理之发。子夏、子贡的悟性仅停留在“举一隅而以三隅反”(7·8),“告诸往而知来者”(1·15)。子贡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5·8)颜回闻一,便能推知全体,而子贡闻一,只能由此及彼。颜回能由物之理,而知天之道,而子贡仍陷在一物一理之中,难能贯通,所以“回也不愚”。
颜回之若愚,正是其聪明绝顶之处。我们读书时,也不妨学点颜回“不违”的傻气。朱子说:“凡读书须虚心,且以未识字底将本文熟读平看。”读书的时候必须得放空了心思,不抱任何陈见、偏见,要像不识字的人刚学识字那样逐字逐句地将文章反复熟读。此句中的“未识字底”与颜回的“终日不违”实是一个意思。只有完全放空自己,才能从头到尾听完别人所说的话,再从头来梳理对方的思路 ,判断对方的观点。多数人都是凭自己已有的观念来读书闻道,符合的,就对,不符合的,就错,或将书里的话往自己的意图中套。如此读书,对你的智识未能有增加,反而愈读愈偏狭。“不违”是一个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这个“不违”不是表面上的不违背,而是真心诚意地认同,像海绵一样无有排斥地吸收。不违,才能多闻;多闻,才能广博心智。颜回闻一知十的诀窍,恰在“不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