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好的电影在看过后可能有一些留白和迷茫,但是一定是叫人回味的。我想张艺谋的《影》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人物关系
首先,先理一下人物关系,背景架空,但是邓超演的都督和郑凯演的王对应的其实是三国中的周瑜和孙权。都督战功赫赫,功高盖主,王假意示弱,只等收复疆土就除掉都督这个心腹大患。第三方人物军和吴磊演的邻国守将父子对应的则是关羽父子了。都督和王彼此勾心斗角,但是他们都想要收复失去的疆土,因此他们共同敌人是敌国守将大臣。不过都督明面上想要收复,而王则是表面示弱,一心求和,而实际却谋划着收复疆土。电影的主人公影,则是一个低微的下人,只因和都督长相酷似,从小被都督的叔父囚禁。都督在与守将大臣比试中受伤,行销立骨,不得不让影代替自己行走人间,实际上影的一切行为还由都督操控。在此大背景下,影子爱上都督的夫人小艾,这使得他更有了打败敌人的信心和必死一战的勇气。王的妹妹青萍因深感许配给敌军之子做妾受辱,而充当了最后偷袭之战中的催化剂。都督之下的武臣田战则是双面间谍,表面给都督做事,实际效忠于王。文臣之首则是敌军走狗,王靠他传递假消息给敌军,麻痹敌军。大致的人物是如此了。
情节安排
几个关键情节印象很深,开头就出现的小艾奔跑至门口受惊一幕,出现了两次,她到底看到了什么?
都督从幽室透过间隙看到夫人和影在媾和到底是什么心情?
决战当天夫人小艾被都督问到底该不该用影子,小艾回以合奏,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情节其实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有人说小艾看到外面百官对影子境州臣服朝拜,因为此时真正的都督和王都死了,影子对外一直是都督的身份,作为本国权利最高的人,接管国家理所应当。也有人说小艾看到的是影境州和大臣中唯一知道真相的武臣田战厮杀决战,因为田战不会甘愿臣服于无名小子之下。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大臣对影子境州朝拜称王。武官田战先假意辞官,既麻痹了敌军又受信于都督,他因主战辞官让都督以为可以拉拢此人,因此田战可以得知具体的作战计划,并得知都督所处幽室之地。为什么说结局不是田战与影子厮杀反抗呢?在此处我觉得可以从人性来分析。都督与田战密谋时曾回忆说,田战此人为救都督身中20刀,不看后面便以为此人是一个对都督十分忠心的人了。然而后面得知田战其实是为王效力,攻下城池后他禀报的主人从来不是都督。虽然都督也许诺夺回故土,当上大王许田战都督之位,田战还是拒绝了,为什么?我认为是因为田战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看到都督身体破败,而王正值盛年,且谋略得当,这才是自己可以效忠的大王。因此,这么一个识时务的人是不会在大势所趋之下,揭露影子不是真正都督的事实的,因为这对他没有好处,他自身的才略贡献不足以当国家的王,如果不效忠这个假都督的话,国家必将打乱,自己也没有立身之地了。
说到第二个情节,都督看到二人媾和其实先是愤怒,而后却微微一笑,这种反应与色戒中王佳芝在被易先生性施暴后的微微一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事情得逞后的得意,照自己推想的发展后的满意。他知道经此一夜,影子境州会更加卖力攻城了,胜算更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