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续篇。上一篇表述了从家出发到西安北站候车发生的事情,以及在从西安北到郑州东期间我对整个事件的反思。续篇是郑州东到青岛北站期间我的旧有模式凸显和孩子的自我成长。
在第一程火车上跟她没有多少交流,我在写反思,整理并安抚自己的情绪,她在玩手机。因为是老公订的票,也是第一次坐这趟车,我不清楚中间是否有经停站,尤其是是否会有郑州站与郑州东站的区别或这两站都要停的可能,刚好火车有提前了到的趋势,这让我有些不确定是否是我的换乘站,我提前将行李取下并叮嘱孩子拿好她的书包,来到了门口。担心自己下错站,我就咨询身边的旅客这里是否是郑州东?我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紧张的不稳定情绪。孩子站在离我有点远的地方,状态不那么好,于是我接过了她的书包,承担了全部行李。
不到五点半,火车提前到达郑州东,刚下车我就到处张望寻找换乘的直梯,因为一直看不到,内心有点慌,脚步也应该是匆忙的,孩子落在后面。我问她前面那个标志是不是换成直梯时,她嫌我走得快了,生气地吼我“慢点她腿疼”。那一刻其实我是非常生气的,内心立刻冒出好多声音,七七八八的。主要有:谁让你平常久坐不锻炼,活该疼;另一个声音是我都扛起了所有行李你空着手还好意思吼我走快了;还有腿疼你不早跟我说;腿疼就不能好好说话了,等等。但当时我啥也没说,既没有表达对她的关心,也没有安抚她的情绪,就继续推着行李往前走。因为当时带着情绪,没有觉察自己,也就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更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旧模式在运作。
(插播:这件事情今天下午在去买文具的路上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做得很不好,虽然我扛着全部行李,那是我主动要承担的,不是她的问题;孩子说腿疼应该是刚才在车上睡着了的姿势压迫了腿部肌肉或神经而导致的,我应该停下脚步去关心她腿疼的事实,共情她腿疼还要来追赶我的难受,其实不用走那么快,中间换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可以慢下来。相反我更应该看到孩子这大半夜跟我一起赶车的辛苦和不容易,更应该看到孩子被忽视感受以后内心的孤立无援和伤心难过,以及由于我的不恰当回应给她造成的伤害——孩子正在重复我的原生家庭影响——共情和述情能力得不到训练,写到这里时,我才看到了我正在把我人生经历的模式原封不动的复制给了我的孩子,这太可怕了,我一定要改变自己旧有的模式,把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我这里掐灭,给孩子科学的教养。试想,我作为妈妈都这么没有情感、没有关怀的对待孩子的诉求,难道还要期盼别人对她温柔以待吗?孩子没有从妈妈的回应中感受到并获得温暖、温柔、热情、安全、肯定、赞美等等情感,她又能如何温柔善待自己?热情地对待别人?她没有模仿学习和体验感受的机会啊!相反,她只能感受了冷漠相待,习得了恶语相向,这太可怕啦!加油吧,我是妈妈!)
前面换乘的人很多,我也紧跟着往前排队。或许是孩子感受到了我的速度和节奏有点往前挤了,其实也就是中国式排队,有点扎堆而已。这次孩子跟上来以后说“人太多挤不过去的”。这个正面的陈述表达我听着就很舒服。我说了一声“嗯”,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她这句话应该是反思了自己在西安北站那句风凉话给我带来的不愉快后,改变了自己的说话方式。于是我又赶紧补了一句“估计还有三拨才轮到我们”(但说这话的时候我没啥表情,只是语气比较平和,这是我应该提升的地方)。
很开心也很惊喜孩子在这一刻获得的自我成长和进步。
后来我也觉察到自己给她的回应不够积极热情,太冷漠,缺少认同。应该微笑地(温暖)说“嗯嗯(同时点头),我们不着急,多等一会就好,估计还有三拨就能轮到我们”。这样或许她的感受就会更好,才会是一个更有意义的交流。
后来在出地铁的路上,我又主动回顾这个事情,肯定认同了她在这次表达上的进步。关于腿疼得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给她沟通并表达歉意,疏导这个事件的内在负面情绪。
下午在青岛去给孩子买活动用具的时候,感觉自己走不动路,身体很疲乏,因为一夜没睡,脑子也比较乱。突然冒出来一个信念:我是王国峰的学生,我是于家妹的学生,我是穆玲的学生,我是步步的学生,我应该浑身上下充满积极的力量,充满远见卓识的智慧,拥有创造能量的魔法,我可以做成我想要做的事情。这么一想,顿时走路就感受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