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手段,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
应该说,"痕迹管理"弥补了过去党政机关绩效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使考核内容更加具象,有章可循,便于操作 。
以上是百度百科关于“痕迹化管理”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痕迹化管理”的使用率非常高,原因在于它已经成为检验工作过程真伪、营造工作氛围的有效途径。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觉得:领导要求我把所做的事都要进行资料整理归档,无非就是想盯着我每天上班做了些什么,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吧?
假如你也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痕迹化管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积极作用:
一.实现有迹可循。有很多人认为,做这些没完没了的材料,又不拿去发表,写了也是浪费时间?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痕迹化管理”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只是作为个人还没有把它的内容实现最大化。
同时对于领导来说,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指出问题并给予整改意见。
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痕迹化管理”下的各种资料对你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评优评先的时候说不定用得上哦!
当然也可能在关键时候有其它“用武之地”,例如界定责任和实施问责、追责时的有力物证。它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让事实说话。
二.实现自我总结。当你想写一点东西的时候,例如写论文或工作报告的时候,你总得围绕某个主题,然后不断的在脑海中回想,曾经做过的哪些事是与这个主题有关的,这个时候“痕迹化管理”下的各种资料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三.提升个人能力。既然通过痕迹管理,我们能够实现自我总结,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那么,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势必会针对这些不足来进行弥补,完成自我提升。这种有针对性的自我提升,无论效率还是效果,可以说极高。
四.提升执行力。“痕迹化管理”能够让我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可以根据制订的计划,发现正在进行的工作有哪些,同时确认接下来要着手的工作有哪些......,在某种程度来说,它其实也是为了方便做好自身工作服务,更是在变相的提升自身工作的执行力。
既然“痕迹化管理”的好处有这么多,可为何基层一线员工普遍大都非常反感呢?下面就某校“痕迹化管理”下的事项跟大家聊聊。
比如说每上完一次班队课要上传照片,每学习什么内容要截图上传,投票签到等也要截图。得确,每个教师都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是信息时代,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些工作。
组织者只有叫大家截图,一来是查检哪些人没有完成,二是大部分人都把图片传上来,让没有完成的一眼就看见,督促其完成。但是,殊不知,这样确实又耽误了大家很多的时间,同时也让大家学会了习惯性弄虚作假。
记得有一个学校,校长说,不要做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每天找一个孩子谈心就很好。然后,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老师每天找学生谈完心之后填写。
这个工作布置下去之后,很多老师说,又在搞什么形式主义,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是随便填一下表格交差。主要是因为要填写的表格太多,填表的时间比与孩子谈心的时间还长。
这些年,笔者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每天找几个学生谈心,哪怕一个也好。本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实地了解每个孩子。
他们的家庭环境怎样,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针对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才有可能找到确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有部分孩子不完成作业,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不浓,目标定位不高等。
可是,几年过去,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很好的实现?
现在细想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布置多了形式主义的任务,让教师们有了反感;二是布置这个任务时,没有让教师们真正理解这样做的用意,也就是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我想,可以通过一些例子让老师很直观地感受到这样做的意义,触发他们的心灵,才能生发去做的动力。
所以,一开始不要让大家填表格,先尝试着做,一段时间后,找一些老师来座谈,看看哪些老师做了的,有什么效果,可以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一来,没做的老师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慢慢地也许就都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