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寒假盛莹莹坚持原创第19天
悬宕,字面意思指事情未解决而延搁下来。人的一生并非完全呈线性发展,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脱离轨道,进入悬宕期。人生至少会经历两次悬宕,即青春期和中年期。期间会经受混乱、迷茫、矛盾、冲突、无助、挣扎、对抗、斗争、反思、梳理、超越等心理状态。一旦平稳度过,便得到蜕变与进化,获得新生,进入下一个线性发展阶段,从而拓宽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否则,将一直悬浮于此,无法落地,自然无法进一步发展,即使苍颜白发,内心深处仍是懵懂少年,如陷深海迷宫,兜兜转转,了此残生。因此,悬宕期是一次危机,既危险又充满机遇。今天,我们就聊聊人生第一次悬宕——青春期。
每次悬宕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青春期解决的问题是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即寻找人生目标。一旦找到了人生目标,便迅速进入下一个阶段——成家立业,否则生活将一地鸡毛,不得安宁。
青春期通常是11~18岁,女生可能更早些,也称令人闻之色变的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要经历三步曲:断奶,理性化和现实化,树立人生目标。
叛逆拉开了青春期的序章,反抗传统习俗,挑战权威,反对所有过去定义我的人,首当其冲的非亲妈莫属。你会特别困惑,明明那么大了,却不讲理,好赖不分,对错不论。错是错,对也是错,纵你说得天花乱坠,人家依然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他根本不在意对错,他在意的是权利,他的潜台词是,我不要活在你的阴影下,我不要你认为我是谁,我要自己定义我是谁。你不总说我是“乖”宝宝么?那我便“坏”给你看,童年越听话的孩子通常反抗得越彻底。家长总拿出“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那一套来摆大道理,还顶用吗?无奈之下,有的家长只好装可怜使孩子产生负罪感,自以为拿到掌控权,殊不知生生把孩子逼上绝境。
此外,青春期孩子还会不停地触碰底线。他们行为乖张,如熬夜、抽烟、酗酒、打架、批判社会等。通过不断尝试,他们才能确定自己到底能干啥,优势在哪里,体能?记忆力?艺术?譬如一个想学游泳的人,须得先进入水中探探深浅。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两个人,青年时期一个喜烟嗜酒,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另一个吸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公升左右的白兰地,睡懒觉,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猜猜他们是谁?前者是连任四次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后者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丘吉尔。这绝非个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少年时期的荒唐,反倒是一笔财富。
最后,青春期孩子还要融入群体。孩子和成年人的世界迥然不同,前者一腔热血,后者圆滑世故。譬如见义勇为要不要道歉?孩子们会站在真理一方,成年人更现实,分歧在所难免。因此,如何让孩子们顺利步入社会?小团体便起到了过渡功能。
小团体实则是虚拟化的社会,孩子们通过拳头或脑子在团体中获得认同,建立新身份,进一步确定我是谁。这个身份绝非妈妈和老师定义的,而是我自己打下的江山。我们观察一群孩子,很容易辨别出谁是将军,谁是军师,谁是小兵。他们扮演的角色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社会角色。遗憾的是,有些孩子一直无法融入团体,天长日久,易产生厌学情绪。
部分家长和老师一直视小团体为过街老鼠,仿佛他们无恶不作,一无是处,这实在有些危言耸听。确实,有些小团体诚然可恶,瞎起哄、搞破坏、倒闲话、分帮派。但我们要明白,小团体的功能是获得身份认同,一旦完成使命,很快会自发解散。因此,适当引导,顺其自然就好。毕竟,他们可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助产士呢!有歌词为证: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
明确了我能干嘛,接下来便开始思考创造价值,从而确立目标。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呢?首先,允许孩子栽坑。越禁止,越诱惑。越是乖孩子,后面给你捅个大篓子。在压力之下,他自会改变,倘若你一直护着他,他就失去了许多“不得不”的机会,自然无法成长。其次,家长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青春期。这只是一段心路历程,走过就好,不抱怨,不帮倒忙。我们要觉察,作为父母,我的做法是在帮孩子?还是情绪化?弄清孩子的动机和需要,看怎么帮他,而非他的行为令我不爽,他挑战了我的权威,我要收拾他。
总之,青春期孩子虽然要多放,也要以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为底线。该出手时就出手,大是大非之外,任他自由驰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