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突然收到一位朋友的消息,在和他的聊天过程中,他言语间,都透露着对自己未来的担心与迷茫。
他跟我说:“煎饼,你是不知道我有多迷茫。不知不觉我都要升大二了,来大学也有快一年了,可我依旧一事无成,当初说什么要学雅思、要健身、要旅游,可到了现在,我每天除了玩手机、打游戏、追追剧以外,无所事事。”
他说:“我知道我需要努力,我需要采取行动。可每次打完的鸡血,最多也就能够让我撑半个月,单词打卡没几天便不再打开,新买的跑步鞋还没穿过几次便一直放着,周末的出行计划还未走出校门便胎死腹中。每次看着这样没有毅力去执行的自己,我都厌恶。”
“我的几个室友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已经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了好久。我却依旧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我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朋友的话,不禁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的自己,也勾起了我那段时间在思想挣扎里挣扎的回忆。经历那段时间的思考,对于迷茫,我有着一些思考。
我想,迷茫,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经历的时期,特别是刚进入大学,尚且还不知道自己方向的新生,就像你我一样,脸上写满了迷茫和无知。追究其原因,却都那般相似。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就像是布鲁斯(《肖生克的救赎》中的人物)习惯了监狱里体制下的生活一样,早已习惯了十二年应试教育体制给他们安排好的一切,习惯了在体制内按部就班的前进、规规矩矩的奋斗。终于,他们从应试教育体制中出来了,他们考上大学了,就像布鲁斯终于从监狱中出来,进入社会一样。同样,他们也会像布鲁斯一样,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对从未有过的未知,不再有人指引他们行动的方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做什么。于是,他们不知所措、他们陷入迷茫.....
因此,他们开始百度“在大学,迷茫时应该怎么办?”、开始在知乎上问大神“大学是不是都会迷茫?我应该怎么办?”
当看见那些高达好几千、甚至上万的点赞回答说:“大学迷茫时,你要给自己设定目标,你要读书、你要健身、你要学英语、你要学会交际、你要好好学习,拿奖学金,这样,你有了前进的目标,就不会迷茫。”
他们将回答里的内容视为圣旨,视为黄金法则。于是在某宝上买了日程本、在健身房办了年卡,在某江网校买了英语课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让自己过得忙忙碌碌。后来的后来,日程本没安排几页、健身房没去过几次、几千块的网课也不了了之......
他们从来不思考回答内容是否适合自己,从来不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来静下心来回归自我,只知道盲目的从众。
就像网上描写迷茫中大学生的那样:“间接性踌躇满志”和“持续性混吃等死。”他们受到刺激就回到上述的鸡血状态,觉得自己能走向人生巅峰。然后一觉醒来,没了鸡血,生活依旧。
说到怎么面对迷茫,我不反对你去读书、不反对你去健身、不反对你去学英语、更不反对你你拿奖学金。这些是好的,但是没有找到你自己真正的“病根”所在,这些永远只能治标,而非治本。
高考之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以为考上大学就能拥抱人生的幸福和自由,可当我们走出那片囚笼之后,才发现眼前的是一片荒芜,没有灯塔、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所以,我们迷茫。
因此,想要面对迷茫,就必须明确自己的方向,确定自己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些,百度知乎帮不了你,能够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你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你自己。
就像《无问西东》中梅贻琦校长说的那样:“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想要走出迷茫,我们需要的不是将自己置身于忙碌,而是沉浸于思考。思考自己的梦想、思考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的目标。
当你把这一切都想明白了,你便会看清自己眼前的这片荒芜,哪里是沙漠,那里是绿洲。然后你会知道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踏。即使后来的你偶尔也会迷茫,你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求助于知乎百度,而是求助于自己。你会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迈出前进的步伐。
那一刻,你会对自己无比自信,而且深信不疑。而拥有了这种自信的你,何惧迷茫?
文 | 煎饼
图 | 网络
编辑 | 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