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往高一点说,就是天道、天理,是事物的规律,是事情或论点的根据或理由。往实际一点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需要“道理”的,尤其是那些只嘴上说的空洞而苍白的道理。后来人们又用一个词“大道理”来表达。道理与大道理,只一字之差,表达的感情却有点不同。道理,说上去有些严肃和正式。大道理,说上去却更多是调侃或者表达了对说者的抗拒。
大道理人人都会讲,人人都想给别人讲大道理,觉得那不过是信手拈来,随口一说,很不用费劲的一件事,而且我给你讲大道理,无形中我就比你站的更高,比你高高在上,像戴上了道德的光环,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上,成了别人的人生导师,充满了光辉,令自己都飘飘然了。当然这很多时候,是潜意识在暗中运作,可能表达的人本身并没有发现。
讲大道理受到别人的抗拒,也是因为在讲大道理的时候,无意识地就把别人放于“你什么都不懂”的位置,而人们对他早已懂的东西被别人否定,自然有种愤怒。
处于学习状态的时候,被人讲些大道理还好些,好多可能确实不懂,听过就明白了,那么讲些就讲些罢。当处于进入社会日常生活中,早已掌握明白很多道理时,再光是被别人讲道理,当然不开心。尤其是家庭生活,靠情感联系的亲朋好友关系里,被人干巴巴地讲道理,更是不爽的事。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是这个意思,现代社会“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也是这个意思。
比如一个人,因为他自己的一个小失误,工作上的一件事没做好,在外已经受到客户或领导的指责,那么他回到家将这件事告诉家人或朋友的时候,并不想听到:“你错了还不让别人说啊。”“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能怎样怎样,你怎么能那样呢”等等。也许他当时的事情已经在尽力补救和挽回损失了,也早已知道怎样做了,只是情绪上受伤的感觉久久不去,内心也已被自己责备了好多遍,那么他回到他的感情关系中时,需要的就不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他喋喋不休,他需要的只是休息、陪伴,以更好的状态,做更好的事情。
就比如,如果我做错事情,早受过应有的批评指责。我还愿意很信任地将这件事讲给亲朋好友听,那么听到的人不去喋喋不休地带满光环指导我应该怎样怎样,而是安静地告诉我,我永远和你在一起。那么我在你面前就是“安全”的。如果你要做“公正的法官”,我不仅原来的伤口不能得到抚慰,又新添了你划上的伤口,那么我又为什么要讲给你听!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