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译文:叶公向孔子问治国理政之道。孔子说:“境内的人心悦服,境外的人就会前来投奔。”
注释:《皇疏》:“言为政之道,若能使近民欢悦,则远人来至也。”
《朱注》:“被其泽则说,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说,而后远者来也。”
《大义》:“来者,归向之也。此盖周武王‘不泄不忘’之德,其本在行仁政而顺民情,惜乎叶公不能问也。”
解读:孔子周游列国,入楚至叶(今河南叶县),叶公十分礼遇,故有此问,事在鲁哀公五年(前490年)。《韩非子・非难》云:“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自蔡来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乱频频造成地广人稀,人口是国家重要资源,现在也一样被称为人力资源。为政者对于治下人口之多寡非常关注,前面有孔子赞扬卫国人多的“庶矣哉”(13.9)就是这个原因。
怎么样才能使统治下的人口“庶矣哉”?此处孔子所讲“近悦远来”,即是增加人口其道、其法。而此道、此法无他,只有修仁德、施仁政才可以实现。
在《颜渊篇》中,讨论过作为“元德”的仁,此仁就是《周易》乾卦“元亨利贞”中的“元”,在《乾文言》所谓“善之长”者也。在此基础上,宋儒以“生意”解仁,可谓得其精髓。大程程颢更举例说:“医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二程集》)
通过程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来,如果想“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则仁德周遍全身,做为自然人的小宇宙都这样,作为统治者作为圣人必仁心发生作用,“博施济众”即是本能之事也。
孟子曾说“文王视民如伤”“武王不泄(慢待)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上》)。也是基于此施之于政,则自然近者悦之,然后远者来之。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