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教,还是不教?

既然在蒙氏中,给方法是那么的重要,那么,对于有些孩子已经可以凭借直觉做到的工作,还要不要用方法引导他呢?这是一个常见的困惑。

比如说,一个孩子已经可以给粉红塔排序了,我是不是还要给他演示:我们先来找一个最大的;我们再从剩下的里面找一个最大的......?他正在很专注的琢磨和尝试色板排序,方法也许还很不对,我要不要在旁边热情的建议:“来,你看,这个工作啊,是这样的......”

在这类“to be or not to be”的矛盾中,最终我发现它挑战的是,在我自己的观念里,是怎样来平衡感性和理性的。如果我是一个非常依赖方法(理性)的人,我决不会放弃展示方法的机会,即使对不需要的孩子。如果我是一个感性至上的人,我会非常期待孩子能够通过感官来完成这类工作,并以此为训练目的。比如我会反复给孩子展示排序,但不输入方法。或者其实我自己就没意识到,这还需要方法?这不是本能就能做的么。

但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孩子之后,我发现,孩子的确是有个体差异的。这些差异并不能全部归咎于养育环境,也不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养育环境就可以避免的。还说排序,来到蒙氏教室的都是满4周岁的孩子。这孩子到了四岁不能完成排序,到底是因为小时候缺乏训练还是因为天生特质,暂且搁下不论。就说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帮助?直觉能力的训练,要么已经被证明对这个孩子无效,要么已经过了最佳年龄段。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给孩子输入“使用方法”的道路,让他通过非知觉——也就是理性,或者说思考——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人的本能都是有限的,有的人这方面擅长有的人那方面擅长。但人类能够通过思考的方式,来解决超出本能限制的难题,这不正是这个物种的先进之处吗?为什么要给孩子屏蔽掉这种方式呢?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孩子已经可以通过直觉完成工作,那就让他继续用这种“非理性”的方式好了,反正他能力足够做到。反正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他总会有遇到更复杂的问题的机会,复杂到直觉无法解决,到那时候再给他引入“方法”就是了。

用直觉解决问题的最大好处是,快,低消耗。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人智学说,唤醒过早的孩子,将来对身体不好。如果孩子被过早过多的唤醒,他会更加偏重“思考”这种模式。而思考是非常消耗心力的。就像有些外国老师,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可以很自然的用适当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很多事情他们不会觉得“不对劲”,困惑少,不需要思考。而没有这种自然条件的老师们,则每天都要考虑,怎么是对怎么是错,哪里又有需要注意了。哪种生活更轻松?当然这不意味着理性不重要,需要长期屏蔽。


圆柱体插座的升级版:彩色圆柱体。体型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把手了,空洞也变成了纸面的投影。


三组彩色圆柱体的联合工作,最右,好难的。还可以组合出其他的搭法。


著名的粉红塔,可以横着摆,竖着摆,随意摆再配对。正是这种乱序-->有序的过程体验,让孩子一点一点建立起工作的信心。在我们终身的学习中,学习的本质,也不过是在、把乱序信息整理入我们内心的秩序。科学,是一种秩序,宗教,也是一种秩序......


棕色梯,同样是有序列的。从圆柱体插座的“圆”,到粉红塔的“正方体”,到棕色梯的“长方体”,可以看出难度的递进。与粉红塔一样,棕色梯也可以有多种搭建方式,可以做成很震撼的作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蒙氏教具究竟是干什么的?以前我看到的最多的,是对其逻辑性的赞誉,你会听到许多蒙氏老师一本正经的对你说:是培养逻辑思...
    瓦尔妲的星辰阅读 2,224评论 0 0
  • EasyTabPager 一个通用中间组件,简单通用的适配ViewPager,以及pager中的RecycleVi...
    Chauncey_Chen阅读 3,089评论 0 2
  • 玉指轻勾水手心, 半掩娇容惹人悯, 峰回路转悠悠寻, 几度相思梦里亲。
    自悟阅读 838评论 0 0
  • 看《 血战钢锯岭 》 感受: 如果我没有了信仰,我用什么去爱你呢,我用什么去呵护呢一辈子呢? 戴斯蒙德·道斯的真...
    畅烽栋阅读 1,079评论 0 0
  • 1.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 那个是孤独的老者,在他苍老的脸上,结茧的手掌中,充满着岁月的痕迹,在他交错的...
    NY阅读 1,326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