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在生活当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洗完澡之后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看都堪称完美,照完镜子之后,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但是每次照相的时候,都会发现自己的照片特别难看,甚至导致一部分人不喜欢照相。
那么为什么人们在镜子里的样子与在相机里的样子有着云泥之别呢?心理学家指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这三种心理学效应相关。
冻脸效应
冻脸效应这个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可以非常完美地解释人们对于自己长相的顾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柏斯特带领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在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后得出结论:人类在移动的状态下,通过一部分微表情以及角度的调整,会比静止状态下的自己看起来更加漂亮,也更具有吸引力。
大多数人在照镜子的时候都会左右移动自己的脸,并且仔细观察自己的容貌,在这个过程当中面部会不断出现医学微表情,并且不断将自己调整至最佳状态。
例如许多人在照镜子的时候都会微笑、眨眼或是做一些俏皮的动作,这些都会使人们看起来更加灵动,并且更加漂亮和自信。
而人们在照相的时候,首先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次照相的时候人们被要求不能动,因此照相的时候人们的面部状态以及表情都相对僵硬,所以很难能够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将自己的最好状态呈现出来。
因此,照片当中的自己看起来会更加僵硬,自然而然地与镜子当中所看到的颜值也会相差甚远。
而通过照片的处理,也会对真实的颜值有一些磨损,例如一些镜头在拍摄的时候会产生膨胀感,导致人们比现实当中看起来更胖一些。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明星本身非常瘦,但是在镜头当中,看起来却身材刚好。
除此之外,摄影师的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经验丰富的摄影师能够寻找到最合适的拍摄角度,并且把人像拍得更加漂亮。并且他们还会利用光线以及景物等,给照片增加氛围感,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会显得人物更加漂亮。
光环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最早提出了光环效应这个概念,爱德华认为光环效应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生活当中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爱屋及乌。
而镜子当中的自己与照片当中的自己有所差别,有时也会受到自己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状态不同的影响。
人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会下意识地不断调整自己的角度以及状态,找到一个自己最完美的角度,这个时候镜子当中的你也的确是最完美的你。
并且个体的潜意识会将镜子当中自己的形象,与大脑当中的意识重合,并且形成一种固有意识,认为自己的长相就是这么完美,看到照片上的自己时,难免会无法接受。
左脸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山姆最先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他通过不断地研究发现,人类的左脸能够做出比右脸更加丰富的表情。
因为大脑控制表情的神经大多分布在左脑,而人类的面孔大多不是绝对对称的,因此人们在拍照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两侧的脸是不对称的。
这个时候,人们会下意识地向右扁头,遮住自己右面的脸,而露出自己的左边脸。
心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并且重点对于那些喜欢拍侧脸的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人普遍认为自己你这个角度拍照是最完美的。
有时候人们也会由于过度关注左脸而忽视两侧脸不对称的问题,以至于在照镜子的时候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脸转向右侧,只欣赏自己比较完美的左脸。
实际上镜子当中的自己,和照片当中的自己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颜值,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可以试着离镜子远一些,并且在自然光的环境下观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