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程拜访了另一个画家朋友戴尔克·施特略夫,他是如此评价这一画家朋友的:
“接着,他又拿出更多的画作。我发现来了巴黎后他仍然在画他在罗马时画的那些题材陈旧、风格花哨的画儿。它们一点儿也不真实、不真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然而,世上恐怕没有谁比戴尔克·施特略夫更老实、更真诚、更坦率。这种矛盾谁能解释得清呢?”
当太太以及他人质疑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伟大的作家时,当与思特里克兰德也认识的本书作者惊讶时,戴尔克摘下了眼镜,擦着镜片。他通红的脸激动而发着亮光。
“美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你会认为它像沙滩上的石头一样,可以被漫不经心路过的人随便地捡到呢?美是一种奇异,甚至陌生的东西,只有心灵经过了痛苦折磨的艺术家们,才能将它从无序和混沌的世界中塑造出来。当艺术家创造出美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出它来。要想认识它,你必须亲历艺术家的冒险。这是他唱给你的乐曲,为了在你的心灵里再一次听到它,你需要有知识,有敏锐”
戴尔克·施特略夫无疑是一个平庸的画家,他也自认不讳,但他却具有他人少有的敏锐、独特、惊人的艺术鉴赏力,当所有人都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垃圾的时候,他力排众议,口口声声说思特里克兰德是伟大的画家,生活上关照他,金钱上接济他,并在相熟的画廊推荐他的画作。但思特里克兰德往往不领情,还恩将仇报,往往无缘无故的嘲笑奚落戴尔克,看不起他,说他是蠢货。戴尔克基本也从不计较,但戴尔克的太太似乎十分不爽,耿耿于怀,觉得丈夫像狗一样,总觉得丈夫这样对待朋友不值。戴尔克夫妻两人,虽然靠丈夫画画赚钱,生活也不太富裕,但生活也过得去,本来生活平静温馨,妻子包揽家务,丈夫一心一意画画卖画,看上去,感情可以。当然,作者造访时隐约看出丈夫爱妻子远远超出对方爱自己,妻子只是为了生活安分守己,好像没有多少的爱,表现只是不过不失,如果没有外人介入,本应可以延续着家庭的温馨。原著描述戴尔克是矮胖的荷兰人,约三十岁,魅力当然很一般,胜在品性善良,任劳任怨,一心一意爱着妻子,也一心一意善待朋友,在善良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但他的朋友思特里克兰德坏品格也是无与伦比的,他固执、不近人情、不会照顾自己、不会挣钱甚至不能养活自己,不看人面色行事,不尊重他人,尤其是对他最好的人戴尔克最不尊重,真的不知他们俩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过节。当然,原著描写思特里克兰德虽因饥寒交逼,极其瘦削,但骨骼魁梧强壮,面露“肉欲”,每每令戴尔克太太相当“害怕”。一日,戴尔克想起思特里克兰德久不露面,听说他病倒了,而且相当严重:几天没出门,没有食物,无人照顾。得知这情况,戴尔克连同作者心急如焚,艰难的找到他的住址,那肮脏如狗窝的家,出于同情硬拉病人回戴尔克的家请来医生看病和养病,以便更好的照顾病人,挽救他的生命。当丈夫征求妻子布兰奇的意见时,一向温柔有分寸的太太却反应激烈坚拒不收,并警告丈夫这一行动会毁了咱们的家。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戴尔克夫妇两人日夜轮流细心的护理照顾,思特里克兰德终于恢复了健康。那个善良的矮胖荷兰人却沮丧的衣衫不整垂头丧气地找到作者的住处说:太太要离开我跟思特里克兰德走了。戴尔克想到自己最爱的女人要跟身无分文的天才穷画家回去住思特里克兰德原来那狗窝,于心不忍,干脆大方的决定自己走,离开原来温馨的家,将温馨的家让给自己仍深爱着的女人和常常侮辱自己的所谓未来伟大的画家这一对“狗男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荷兰矮胖子,以及令一个怎么样的伟大画家啊!
原著有段精彩的评述:
“我不相信思特里克兰德会爱上布兰奇·施特略夫。我不相信他还具有爱的能力。爱这一情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温柔,可是思特里克兰德无论对自己还是别人都不懂得温柔。爱情中有对彼此弱点的感知,于是有了保护对方的愿望,渴望给对方带来愉悦和幸福——如果不是无私,这种自私最起码也是被巧妙地加以掩饰。爱情还包含着某种程度上的羞涩和怯弱。我以为这些品质思特里克兰德都不具备。爱情是需要奉献精神的;它需要爱的双方走出他(或她)自己;即使是看问题很精辟的人尽管他从道理上可以知道,在实际上却不会承认,爱情有走到头的那一天。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东西以实体,尽管知道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仍然爱它胜于爱真实。爱情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与此同时,也更狭窄了。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成了追求与他的自我相异的目标的工具。爱情从来都不缺乏多愁善感,而在我认识的所有的人里,思特里克兰德是最不可能患上这是病症的。我不相信他在任何情况下会让爱情占据他的身心;他绝不能容忍外界强加在他身上的任何桎梏。我相信,挡在他自己与那一不断驱使他向未知目标前进的热望之间的任何东西,他都能从心中连根拔起,尽管这会使他痛苦,会使他遍体伤痛,鲜血淋淋。思特里克兰德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错综复杂的,如果我对他描述多少成功的话,我想我下面的断语也不会错到哪里去:我觉得,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既非常伟大有非常渺小的人,根本容不下爱情。”
——2023.11.09.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