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3 反思与反省
百度百科:
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省”通“醒”。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两者是否有区别呢?尽管现代语言学已经大大弱化了很多词汇的差异性,反思和反省常在一个含义上混用,回想或者思考过去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从中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总结出来对未来做提醒。
语言来源于意识变迁,并反过来对意识产生影响。两个词语的不作区分说明我们总以为思考过去的事情是具有功用性的,这个功用在于从中找到不足,通常是自己身上的不足或者导致事情做不好的原因,“我总是做不好事情,我需要反思一下。”为了把以后的事情做好,人们喜欢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知道对这个世界的抱怨不但无益而且已经太多,“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这个道理从小就深深存在于我的头脑中。
换句话说其中的逻辑似乎是这样的,当前我的状态不太好,这种不好往往是因为我做的事的结果不太好导致的,做事的结果无法可能源于外界客观因素和自我主观意识两个部分,外界客观因素很难甚至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自我主观意识”的部分,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中“我所做的不好或不对”(换个表述:此处的不好或不对等于任何不能让我得到好结果的主要归因)之处。所以反思夹杂着“纠正”的意图和反省等同,在反思的过程中蕴含着我们企盼从错误迷蒙中“醒来”的心境。
能够自我反省是很多人认可的品质,一个真诚反省的人不会再抱怨世界和环境致其不公,不会把自己的情绪传导给他人,“不给他人添麻烦”是功利主义下的好品质,而自省似乎很好的满足了这一条件。但我们对反省的讨论好似一直将它置于非常理性的语境中,这总让我有那么些不安。每当有人说“我需要反省一下”的时候,那种语气无论如何都和平静喜悦沾不上边。
反省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大部分反省可能是虚假的,而且反省是有内耗的。
反省必然带来着“自我评价”,而且是不好的自我评价。我回想到初中时候,每次测试之后老师都会让我们写“个人反思”,一个考90分的孩子(满分120)会罗列出自己最近成绩不好的原因(虽然也不一定是真实原因),会憧憬明天之后的努力。但在我考116分甚至满分的时候还在反思的时候,我其实是迷茫的,需要反思什么呢?反思那四分为什么而丢吗?大部分会归因为粗心大意,并对自己说,下次不能再这么粗心了哦,下次一定要认真一点,再多检查两遍呢。每当写完反思,获得高分的喜悦好像也被冲淡了。当时我就有个疑惑,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自己获得的成绩心安理得的抱持喜悦之心呢?
在反省的过程中,自我是分离的,一个我对另一个我进行着价值批判。我不敢说这种自我价值评判完全不必要,但我长达多年的自我评判的个人体验告诉我,当我进行自我评判的时候,我不是完整的,也不会达到完整的境地,更难做好真正重要的事情。喜欢反省的经历仿佛是在反复强调自己的“不足”,反省的过程是自我修正的经历,所以人身上总是有问题出现,因为“我们喜欢修正”。
为什么我说反省是有内耗的呢。一个人可能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不同意他人的观点,不喜欢他人,觉得他人事情做的不对不好。但是当他反省的时候,他需要面对的是他(以为的)自身的不足。我们其实比自己想的要更难接受“自己所做路径不对”,我们必然会感到委屈、不解甚至迷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抱怨或指责他人,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仿佛就必须面对“做错了的自己”。做事是这样,人际关系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反省的人愿意不归咎于他人,而追责于自己,这样有什么不好呀?
这段想论证“反省的内耗”但是写不下去了哈哈,其实我想分离反省与反思的意图在于,我认为反思是必要的,反省是不必要的。“一段关系出了错,是关系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我们不必归结于自己,思考是有益的,因为人是经验的动物,也不可能做到完全脱离对已经发生的事务的归纳和总结。但有的事情、有的关系真的不用非要找出一个结论或者理由,就让他在那儿呆着挺好的,到适当的时候,这件事情、这件关系的意义自然会显现出来。我们静静的接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