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五五八)

学习張锡纯治疗阳明病咽痛治法经验随笔

谈到阳明病之咽痛,我们应当先复习一下《伤寒论》第198条。

198条原文是这样说的“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这一条主要是辨阳明中风,热邪上扰的病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仲景在190条中曾说过“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在186条中谈到阳明外证时曾说“不恶寒,反恶热也”。

现在谈到不恶寒,知道该证没有表证存在,而故能食则知该证从中风传来。况且阳明病本为以“内热亢盛,津伤化燥成实”为主要特点。

不过该证可以说是只有燥热,还没到成实的阶段。而是由于阳明热邪上扰清空,出现头昏目眩;热邪上逆犯肺则咳,咽喉部为呼吸之门户,肺受热袭,咽喉应之,故为咽痛。其证实为母病及子之证也(因阳眀胃为土,太阴肺为金,土生金嘛,故曰母病及子)。

上面我们谈了阳明病咽痛的病变机理是由于阳明热邪上扰所致,而治疗阳明热盛的主方是仲景的白虎汤,那么用白虎汤治疗阳明气分热盛是可以的,但如果用来治疗阳明热邪上袭肺系,出现咳而咽痛则是与病情不能完全吻合的,在这里仲景给我们留下悬案。

近日我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后,眼睛为之一亮,近代名医张锡纯为我们提供了他治疗本证的经验,实为仲景医学之功臣。

张锡纯在《详论咽喉证治法》一文中这样讲道,(仲景)此节但言(阳明病)咽痛,(而)未言治法。乃细审其原文义,(198条)是由太阳初传阳明,胃腑之热犹未实,其热兼弥漫于胸中,上熏肺脏所以作咳,更因咳而其热上窜所以咽痛。拟治以白虎汤去(掉甘缓之)甘草,加(入清热败毒之)连翘、(润肺利咽止咳之)川贝母。

今分享给各位同道,倘若临床上遇到该病患时,不妨参考张锡纯为我们提供的经验一用。

不过,既当是阳明咽痛,在临证时应注意当见到除了仲景198条所讲的头眩、不恶寒、能食而咳、咽痛症状外,当还应见阳明热证的其他症状,如脉洪大,口大渴,心烦懊侬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
    长寿富贵阅读 12,812评论 0 3
  • 1、温病不能发汗,又不能吃泻药,更不能用火攻,只能用白虎汤。真正的温病实证(表现为说胡话,大便干,下同时用强壮滋阴...
    宸夕阅读 1,297评论 0 0
  • 1、温病不能发汗,又不能吃泻药,更不能用火攻,只能用白虎汤。真正的温病实证(表现为说胡话,大便干,下同时用强壮滋阴...
    宸夕阅读 1,283评论 0 3
  • 诊法通论 □ 〔《难》〕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者,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者,谓之巧,何谓也?...
    fd801220106b阅读 3,345评论 0 1
  • 文/国医卫士 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这说明量的重要性。我不赞同医家传方不传量,学方用方不明量。由于古今度量衡...
    国医卫士阅读 6,298评论 0 1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