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没用的恐惧】
我们许多人成长的家庭都有一种让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情绪模式。因为我们一直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我们看见了金钱、美貌、地位这些东西对父母有多么重要,也就把它们当作衡量成功的标准。
这种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感觉足以影响我们成为家长后对待孩子的方式:
● 我们教会孩子,只有通过考高分才能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 我们迷恋于打扮孩子的外表,并教他们倚重自己的外貌。
● 我们尝试控制孩子跟什么人交往,并且关注他们的受欢迎程度。
● 我们在他人面前卑躬屈膝,放低自尊。
● 我们过度执迷于外貌、形象和社会地位。
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关心或被尊重的人成为父母后,他们的孩子也会为做自己而感到焦虑。因为他们看到父母是如何在人前低头、逃避、无力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所以他们从中习得了自己低人一等的观念。
【对平凡的恐惧】
我们都成长在一个过分强调完美的文化传统中,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擅长的领域,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任由自己和孩子以完美主义的、特殊的和不平凡的才华来定义自己的价值。一旦没有拥有这些超凡品质,我们就觉得自己没有用,从而失去了安全感。
我们的平凡给我们带来了焦虑,以致于总想用别的方式来补偿。
我们成为父母,孩子能力的局限会引发我们的焦虑,到了某种程度,我们会发现自己有以下的表现:
● 拼命督促孩子在某些领域超人一等。
● 孩子不够优秀,我们就会羞辱他们。
● 我们对他们多加管束,害怕他们失败。
● 我们过分强调竞赛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活着就是要赢。
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如此巨大,以致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不允许自己表现平庸,也绝不允许自己怠慢学习,直到身体出现状况,开始罢工。
除非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焦虑有责任,否则事情不会出现转机。
就算他们从来没有因失败而受到责骂,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本能地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对父母有多么重要。
如果孩子本能地感受到家长们有多么看重他们的成就,并意识到对家长意味着很多——甚至超过对于自己的意义——他们会内化这个观念,化为一种焦虑感。
我们享受或者庆祝孩子成就的程度,不应该超过他们自己享受和庆祝的程度。如果我们比孩子更看重成就,那我们就向他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把他们的成就当作自己的了。
当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身上的“好”孩子的因素会促使他们继续争取更多的成就来取悦我们。
父母希望看到孩子表现完美,正是源自于他们对自身的感觉不完美。
“自我”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被放任的“自我”,只会给我们的子女带来焦虑,因为他们总需要努力讨好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