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形,让孩子写作业,他可能会去玩手机,让他吃早餐,他偏不吃,天冷,你让他多穿点,他偏不穿……,当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对他大吼大叫,孩子不耐烦,家长更生气。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今天读了《家庭的觉醒》其中一章,从恐惧走向觉醒,很受启发。
书中写到,家长生气背后的根源是恐惧,家长恐惧孩子不好好复习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不吃早餐身体爱生病,不多穿衣服,容易感冒……当觉察到我们对孩子的这些反应的背后是恐惧的暗流后,就要一步一步觉醒。
这本书的作者是,"沙法丽•萨巴瑞,出生在印度,美籍作家,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她专注于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融合,为读者与客户展现了两个世界的思想精华,她是家庭动力和个人发展方面的专家。
她在书中从思想,行为,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01.正确认识恐惧的产生根源,走出过去的阴影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说:“我们的价值观来自父母,他们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情感模式和原生家庭的关系非常大,是经过世世代代继承下来的,要走出过去的阴影,只需简单观察眼前发生的事情状况,树立当下的意识。
文中举了托尼的例子,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不知道整洁,屋子很邋遢,托尼很生气,天天唠叨、抱怨,但没有效果。后来,她按照萨巴瑞博士的方法,把东西收拾到一起,告诉他们,要么扔掉,要么自己收拾好,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收拾干净。
经过探究,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托尼有小时候父母离异的经历,她怕孩子讨厌自己,缺乏自我认同感,把孩子变成“恶霸”造成的。
认识到孩子的行为其实完全与我们的恐惧不相干,我们就可以如他们所需要的那样去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指引而不是冲他们发怒。
02.采取行动,做孩子的表率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让孩子获得自由,摆脱依赖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让我们要走出对父母的依赖。
生活中,很多成年人离不开父母的帮助,父母退休了,希望继续帮助她们带孩子,做家务,如果家长都不能脱离父母的帮助,又怎么会觉醒?
当我们不再依靠他人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觉醒便会到来。
03.表达真实感受,不让恐惧蒙蔽了爱
往往家长的一些做法都是以爱为出发,为了孩子好,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家长不能正确表达真实感受。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玛格丽特14岁的女儿像个假小子,没什么女孩儿的气质,从来不穿裙子,平常女生爱做的事情她都没做过,她担心孩子长的性取向。
其实,孩子没有任何问题,是玛格丽特想到将来而恐惧,萨巴瑞博士让她把恐惧和爱的想法都写出来,当写到对孩子爱的想法时,她的心情越来越好,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当我们对子女的爱被恐惧蒙蔽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及时觉察,使我们从焦虑的绑架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来,进入一个宽容体谅的心境。
作者观点见解独到,分析透彻,意在唤醒家长的觉醒,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