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了,剩下毕业的这几个星期里,我满脑子都是“还有几个星期,熬一熬,就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真的会好起来吗?
一
在每一个班里,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以前总爱羡慕她们的人生,她们会弹钢琴啊,会跳好看的舞蹈,会拉小提琴,会唱歌,长得也漂亮,写字好看,画画也好看。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我就缺失了一些东西,没有谁会关心这些,但是这傲人的资本在有的时候,也会成为我高高仰望的糖果罐。 它被人束之高阁,我试图想拿,却发现我怎么也不够高。
那种从很小开始就滋生的“不平衡”就像毒瘤,它深埋我心底。没有那个人会耐心地跟我解释,为什么人与人一开始就不在一个起点上,上帝在创造我们每个人时居然还存有私心与偏见------可见,连上帝也不是公正的。
表面上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我内心从来都不安分。对自己的失误与懦弱,我时常从内心里对自己鄙视。
人与人之间不同太多,总有人是在沟渠里仰望星空,总有人一生下来就可以是璀璨夺目的星星。
“我跟你不一样。”这句话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节点标语,因为它划分了我的过去和以后,因为故事里那只想喝水的乌鸦飞走了,它去寻找更大更美的水源。
二
我不需要她们,正如她们有没有我,也无关痛痒。
朋友到了我这,就成了稀罕物。最令人意外的是,有一次学校举行心理大课,活动主题是“少年说”。陆陆续续十几个同学上台,不管是尴尬地还是充满自信地,他们中大都是感谢自己身边的朋友与同学。特别是一个女孩子,说话声音都带着颤抖(后来是哭腔),仍然坚持着要把对一个多年来的要好的男生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已经认识4年了,女生非常感动的是这几年多亏那个男生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她走过失败的阴影。听后我心里只是有了更深更深的孤独感,心里装着那么大一个洞,已经被我掘出血肉了。那么深,我将我所有的故事都扔了进去,只等这三年一过,我全部埋葬。
然而,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那个“真”朋友。
我对朋友的定义很高。想想,这么几年,大都是与一些同学来往,我们之间的话题八九不离学习。可惜我人生里的学习大都是留在了教室里,出了教室门,我就想说:“好累啊,今天想吃点好吃的。”不过,这些话,千百次被烂在肚子里。因为没人能接得下去。
回顾我的交友历程。印象深刻的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漫画,跟她待在一起很舒服的。她很乐观,也总能安慰人,她不跟我说学习,不对别人评头论足,甚至在她眼里每个人都是很美好的,也不讨论谁谁成绩真好,高攀不上等丧气话,我难过时在她面前哭,她会好好地说:“好了好了,别难过了。”就这些话,会让我听起来特别舒心。纵使我们之间兴趣差异太大(她会因为某个同学穿了一件印有某个动漫人物的衣服而兴奋地大叫)。可我觉得这不是问题。但是,在她生命里出现了一个男孩子,一个聪明特别会照顾人很贴心的男孩子。自从他们成为同桌之后,我经常会受到拒绝信号,我们之间一起走路去吃饭的次数少了。很多旁眼人告诉我,他们兴趣一样,当然话题也就更多。本来在学校里男女生之间交谈若过分投机,不仅会惹来同学的非议与起哄,还会引起老师的关注。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班的老师较为理性,给他们划了一条线,那就是两个人在学习上都要进步。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识趣的我乖乖地关闭了头顶上的灯光,在黑暗中隐去自己的光芒。
还有一个性格与我相像的同学,我们都是心里种满了玫瑰花的孩子。我们内心极其骄傲,不得有人触碰。她要强,我也是。我们两个成为同桌之后,有时无意有意之间都会暗暗较劲,心里自然不大舒服。不过好在她不在乎这些。她的话很多,每一次我想插入几句话都会被她无缝隙对接的话语给挡在外面。一路上,她噼里啪啦地讲个不停,而我却始终心在外面。这样的状况,让我觉得更加失落。她懂得很多,涉猎广泛,我们之间也有共同话题。但是她对文字的感情不是爱。仿佛她心里在告诉我:“说说而已,我只是说说而已。”她带着的是一份可以透风进来的心,可我不是,我热爱文字,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也只是不允许有人不真诚地在我面前搬弄文字。
这样以后,我的三年最后几个星期里,我成功摆脱了他人的束缚,我自由地奔跑在廊道里,可以每时每刻与自己对话。以致于到了最后,我在餐桌最尽头的地方一个人吃饭的画面让不少认识我的人感到同情。
三
什么是孤独呢?
我的眼里曾有不少的人为了躲避孤独刻意与人交好,最后却总是不断被人伤害。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那里,一次又一次。明明自己一个人可以过得更好,明明同窗情,师生情是这辈子最短暂最不持久的情谊,明明期限一到,什么都会淡忘,那么为什么,还要苦苦抓住一些东西,不肯松手。我一直觉得,我这个人很薄凉,因为我最恨的,就是苦恋过去。那些人,哪怕给予我再多的温暖,我却总在后来发现那些人不过是某个特定的环节里,同情心泛滥了而已。然而落魄的我最讨厌的,就是接受别人的施舍。
持久的,真实的,没有任何束缚的,情感,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然而,没有人愿意真心付出,我看见了他们脸上的面具,挤眉弄眼的时候,真得很难看。
我看见电视剧里的女主角总是在开场的时候身边不自觉的有一两个好朋友。她们无私地为女主打抱不平,维护她,呵护她,因为带着主角光环,每一次,几乎都在别人的帮助下走出困境。我在想,要是没有人在女主角的身边,她还会坚强起来去解决问题吗?
什么是孤独呢?为什么人们都害怕它,哪怕一个人独处也要花费心思去填补时间与空间。我不想给孤独定义,因为在我心里,孤独它只会让我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一无所有。我渐渐明白了看清了这样的世界,这里的人不是你期待的样子。例如老师对一个学生的鼓励,她只会安慰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较好但是有跌落的,一类是及其努力但是心灵脆弱的。那么其他人呢,老师看不见,我只知道大部分的人对自身是从努力,反抗,到最后顺从,接受,从“我再努力一把”到最后“我就这样了”。那么假若这些被忽视的群体里能得到公平的关爱,是否会出现奇迹呢?例如大部分老师只知道一昧地表扬优秀生,其实他们早已忘记了,当初坐在教室后面位置上听见“别人家的孩子”被屡次表扬时内心的不甘。
也许说道这,就有老师不同意了,“哟,我表扬优秀生还没理了?有本事你也优秀起来!” 此时,我大概就会闭嘴。
四
后来一年里,我心里充满了愤恨,嫉妒,不甘,灰心丧气。它们就像一个个不断被充气的气球,正在等待一瞬间,“嘭”炸裂,自焚。我发现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倾斜的,它从来就没有一碗水端平过。而不少的人从生活的底层跌落到了地底层。
“失望吗?后悔吗?别担心,还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
记得有一次很重要的大型模拟考试,考数学时最后几道大题没写,考完后整个人都恍惚了。心里真真如死灰一般,非常地无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低头看试卷的时候,我感觉眼里没有试卷的影子,耳边同学们惊呼地说出答案,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被丢进了一个地下赌博场。他们在赌答案,然后我自己什么都没有,没有赌的资本,就是一个看客。然而我却被迫进入这场赌局,哪怕看客早已成了loser。
很多次,我把那些讨人厌的试卷丢在储物间的垃圾桶里。
很多次,老师在上面高谈阔论地发表激励演说时,我多想冲上去揪住她的衣领,说“你什么都不知道,都要结束了。”也许结果我还是不敢这么做,但当时身边的一群人已经被保送进高中精英班,剩下被排在外面的我们,似乎只有被灌心灵鸡汤的份。比起身体上的折磨,最痛苦的还是精神上的打击。毕竟,是心里难受。
不是责怪谁,而是心里对自己失望,也对别人失望。
五
你知道,我的过去里,一团乱。
你知道,很多很多的事,我不想看,不想听,不想回答。
你知道,我越沉默,我越心痛。
你知道,这不是青春,我没有这个东西。
你知道,我冷静不了,只会更加心里不平衡。
你知道吗?我跟他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