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论坛的思考
临时看到朋友的通知,就急忙赶到交大去参加论坛,听听大咖和专业人士对于现在新情况的分析,真的是大开眼界。第一次参加有关于互联网的会议,真的觉得太惊人了。自己太闭目塞听。
现实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微信等社交媒体带给我们的便利,作为受众,我们都在感叹又出了一个新功能等等的情况,可背后却是多少人和物的资源调配和整合。
当一种现象已经让学科建设受到重视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晚一步了。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层层把关和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管理。而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的缺口又是如此之大,我自己身边就有不少人投入其中,都要叹为观止了。
论坛中就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下面我就对我自己印象较为深刻的几个观点进行阐述。
1.学科教育中强化学生中心地位。如何更好的让同学参与到课堂中,让同学在课堂中真正学到有益处的东西和技能,而不是已经老旧,没人听的大道理,这点亟待解决。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不能技工院校吧。大学中的人文素养应该是更大程度上地驱动力。
2.内容才是基本生命力。新媒体中现在呈现出的技术、人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经济文化与社会因素的不平衡状态中,虽然“技术为王”的观点一度让大家趋之若鹜,但当大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觉最深层次的还是要回归于人本身,人与人之间的面面交流,而决定交流的层次、深度和持久度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
3.新媒体中更加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使得新媒体在交流、运作、合作和作决定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于人们接受新技术、承受风险的能力和安全意识等思维的提升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打通。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趋于统一和集中,趣味性和益智性增强,人的参与感空前高涨。
4.对于新媒体的制作者来说,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调查、数据化逻辑和写作、视频制作、等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有的是可以快速培养的,但更多的是对于专业化和高智化的转向。
5.张志安教授对于新新闻的思考。他关注于中外媒体转型和发展,健康、公益的传播研究以及视觉传播。这使得每一篇文章在基本上是要具备分析、评比和营销手段。不同媒体间的发展趋向也不同,其中大型企业媒体的寡头地位会再次加强;调查性的报道逐渐趋于非盈利性的小而美结构;整合评鉴式新闻在强化;传播的权力向受众转移。协同合作更加明显。
随着网络的发展,对于人们来说,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感更是心头大患。这对于人类自我控制的可能性更是提出了非常大的约束和挑战。即使是在杀时间和灰色故事的进入中,更多显示出的是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见证瞬间的保留和共鸣。
张教授的观点非常新颖,而且具备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运用大量的媒体案件分析现下的媒体状况,当真是深入浅出。他大把的收割和吸粉行为却让人觉得受益良多哦。
以上便是我在这次论坛中的直接感受,也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