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瘦西湖,应该是扬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了,名字里也有“西湖”二字,但前边多了个“瘦”字,风格就大大的不同。如果把一碧万顷的杭州西湖比喻成一块美玉,那扬州瘦西湖就应该是由若干颗宝石穿成的项链,而将宝石串起来的丝线就是遍布景区河道内的若干条“湖水”。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开始幻想它也和西湖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直到真正看到真面目,才发现和自己想象中相距甚远。因为"瘦西湖"根本不是湖,也没有西湖的一碧万顷,层峦耸翠。更确切地说,"瘦西湖"是由河道交错,汇集了江南园林、亭台轩榭及众多桥梁而形成的园林景区集合。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戏说西湖与瘦西湖
如果非要和西湖做比较,两者名称都是湖,那就先从水开始。瘦西湖总面积103.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49.9公顷,陆地面积53.8公顷;西湖三面环山,水面面积566公顷,所以仅从水面面积对比的话,西湖是瘦西湖的11倍多一点。所以仅从水域面积上对比杭州西湖完胜。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到瘦西湖之前,一直以为这里也会像西湖一样湖面宽阔,但去过之后仔细一琢磨,感觉这“湖”的叫法一直被偷换概念。
首先,瘦西湖水面面积49.9公顷,占景区总面积103.7公顷的48%,也就是说景区内陆地面积比水面稍大。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某石油公司柴油出问题时人们讨论的、到底是油里掺水还是水里掺油的问题,到底是水还是油、就要看哪个占的比例多一些了。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查了下百度百科,对“湖”这个词的释义为:陆地上聚积的大水。字面上理解也应该是水多于陆地;照此理解瘦西湖是陆地多于水面,故被称作湖实在是有点牵强。以此类推苏州拙政园有水面6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照此理解也可以叫做“拙政湖”喽。
那么这里可以被称作河吗?百度百科对“河”这个词的释义为: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水道,是一种水体形式。照此也不能称之为河。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这里最早叫“保障湖”。后清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于是开始有了瘦西湖的名字并一直延续至今。
名字一改让人自然会将这里和杭州西湖联系起来,即使风景各异,但一听“瘦西湖”的名头自然景色也差不到哪里去,无非就是环肥燕瘦的区别。并且将这里称作湖由来已久,看来古人同样懂得包装和偷换概念,所以说以上对瘦西湖名称的质疑自然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从开发时间上来看,杭州西湖自唐宋时期就已经人为的进行建造,比如白堤、苏堤,历朝历代都比较重视对西湖景区的开发和维护,久负盛名,至清代白蛇传的景点故事更是给西湖增色了不少;而瘦西湖成型于清代初期,开发时间较晚,因杭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货通南北,因此在建筑风格上也兼具了南方之秀,北方之雄。近年经扬州政府不断修缮之后不论从景观质量和规模上声名鹊起,每年亦有大批游客前来,成为来扬州必到的景点,在江苏长江以北的城市,无人能出其右。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扬州行-西湖和瘦西湖,一个环肥、一个燕瘦
至于票价,成人票100元/人,杭州西湖景区实行免票制。当然不能说瘦西湖该效仿西湖也实行免票,毕竟全国这么多著名景点除了西湖之外基本都是明码标价收费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以其目前的规模和景观来看,这个价位还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