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有伙伴说:“我是上班族,每天只有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做自己的事。”
你赞同这句话吗?
我是举双手双脚不赞同的。因为每天起床到上班前这段时间也是你的!
这位小伙伴又说:“我没办法早起……一起床就赶着去上班了……“
那么,白天上班时,我们的全部时间都被霸占了吗?
其实,开篇抱怨的那位小伙伴,以为上班的时间是上图这样,实际上是下图那样:
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毫不起眼的时间段。
这些小时间难以完成高专注力的任务,像用剩的边角料一样。
我把它们起名为“边角料”时间。如果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被单位占用,又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有没有考虑把这些“边角料”时间捡起来用好呢?
这次,咱们就来聊一聊,如何用上这些“边角料“时间。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在我眼中,“边角料”时间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满足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零碎闲散时间,通常为几分钟之内。
比如:排队、等人、等车、等电梯、电脑开机、任务与任务切换时的空转时间等等。
第二类是没有太多智力产出的小块体力时间,通常是几分钟至半小时。
比如:开车、坐车、蹲坑、洗漱、洗菜、洗碗、洗衣服、拖地板、理发等等。
看见了吗,在整块时间之外,还有这么多碎小时间等待你的开发。它们像深海宝藏,你不利用,它们就一直沉睡在那里。
这些“边角料”时间的使用形式是什么呢?
说这点,先来回忆一下中学物理课。在电学知识中,你肯定学过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用在任务管理上,也可以帮我们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第一种是任务 “串联”,是指将相同情境下的任务或相同性质的任务接连在一起,实现批量解决。
比如,都需在“外出”情境下办的任务,顺路一次性做好。比如,一批任务中,既有文字类内容,又有图片类内容,那么,把文字部分接连在一起完成,然后再启炉灶处理图片部分,这样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第二种任务“并联”,是指两个任务允许齐头并进,实现同步运行。
“边角料”时间的使用形式,正是第二种,任务“并联”。这些“边角料”时间,本身是有使用流向的,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再叠加另一个事件、任务。
有人问,这样不就是“三心二意”了,不是说人一次只能专注一件事吗?
通常说的的专注一件事,是指专注一件需要脑力参与程度大的事。
要做到“一心两用”也是可行的。关键是,两件事中一件是你熟练的体力活,或者说是简单机械的常规事务,另一件是纯脑力活。比如,跑步与听英语、写文章和听音乐、坐车与看书、开车与听书等等。
“边角料”时间的流向都是体力活,当然可以再配上不太费神的脑力劳动。
犯得着这么精打细算吗
看了上面的“边角料”时间分类后,你心里是不是嘀咕:
“变态啊,连排队、等人、洗漱这些都算进来,犯得着这么精打细算?”
当然要!
时间是你最重要的成本。因为过去就过去了,再也找不回来。就像大家现在听我的分享,我这句话说完,伴随的时间也就没了。每个人一天24小时,大家会不会感觉到,时间越来越快,每天一下就从白天到黑夜了。
让时间变快的,还因为这年头是“注意力”经济时代。
你的“边角料”时间正被各类商家、社交媒介虎视眈眈呢!他们拼尽全力去吸走这些时间,收割后拿去卖掉,无影无踪。
他们是怎么收割你的时间去卖掉呢?一般是这样做的:社交媒介制造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你去注意,有许多人看,这个话题有流量了,他们拿这个流量作为筹码,去和商家谈广告定价:“你看,这么多人在看我们的版面,你来这里投广告,广告容易传播,更多人知道。”这样,社交媒介就有钱赚了,广告商也有钱赚。所以,很多人是这样,闲下来时打开手机看到新闻里说“谁谁结婚啦,谁谁生孩子啦”就凑过去看热闹,像平时在大街上围观一样,只不过现在的围观更隐蔽。看到陌生人在网上黑自己的偶像了,实在看不过去,连夜敲打键盘声讨。最后被围观的明星没啥,倒是围观的几拨人为了争论而在网上对掐,稍不留神,时间就从指缝里溜走。受益的是制造话题的主。
套用狄更斯的话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边角料”时间就一直被利用,在刷微信、刷微博、逛淘宝之中溜走。过后,你还说不清拿去干嘛了,这些凭空消失一样。
不信,可以回想回想:刚才有没有“边角料”时间,你都怎么花掉的?
另外,给大家算笔账,假设每天花在等人、等车、等电梯、爬楼梯、坐车、蹲坑、洗漱、洗衣服的时间合计为45分钟左右(这是保守估计)。一个月下来,就有45*30=1350分钟=22.5小时;如果是每天合计1小时,一个月凑起来就有30小时呢!
智能手机的出现,为充分利用这些小时间提供可能。用来听听个人管理的课程,看看个人管理的文章,完全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一个月大变身,让别人认不出你!
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别被其他人抢走了。
高手都懂得巧用“边角料”时间
数学家苏步青说:“我的时间有限,没有整匹布,我挤时间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零布头”,把1分钟、2分钟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这样“零布头”也能派上用场。
美国总统肯尼迪,不管什么时候,口袋里总放着一本袖珍书,一旦有闲暇,哪怕是5分钟都要随手拿出来阅读。
去年,有一篇名为《生5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明明没有时间,可她却什么都做到了》励志故事在朋友圈火起来。故事是主角是日本一位的妇产科医生吉田穗波,她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申请入学到被哈佛录取的故事。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带着3个年幼的女儿踏上美国波士顿求学之路,并且期间生了第4个孩子,等到自传书籍付梓之时,又生了第5个孩子。
我看她的书时,发现她懂得把那些看似没办法使用的“边角料”时间,想方设法用在学习上,她认为“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念书”、“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升价值”。
比如:
利用坐车去上班的路上学习;
利用晾衣服的时间一边给孩子讲故事;
在洗碗的时候一边听学习音频;
利用坐车的时间填写那些厚厚的《奖学金申请表》;
在整段时间到来之前,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前置思考以提前给大脑“热机”,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起跑时间。
利用零碎时间做事这点,是和她父亲学的,因为她知道父亲当年在带她时,也是一边折尿布,一边朗读论文。
秋叶老师,70后,武汉某大学副教授,ppt达人,运营三个公众号,开发了三门畅销百万的职场课程,出版了至少6本畅销书,深谙运营之道,发起群殴ppt,知识ip等社群。工作之余他经常是“高铁侠”,穿梭于不同城市做培训业务,仍然能保持一周输出几篇高质量干货文章的习惯,读书就更不必说了。每天定时在微博、公众号、知乎上亲自给大学生、职场新人回复。这么忙碌,周末还有时间陪陪妻子女儿。如果你好奇他哪里来的时间,可以从他以前做的《忙人的时间管理》了解:
"现在我是大块时间难觅,每天到处跑,即便是火车上也是不断被QQ、手机、短信、邮件打断的碎片时间。我无意学会了利用碎片时间做一些事情,比如利用碎片时间写点东西,积累灵感,慢慢出了我的第一本书《超越对手——大项目售前售后的30种实战技巧》。“
“边角料”时间可以用来做啥
杰夫•戴维森 (Jeff Davidson)写过一本书,叫《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
1分钟能做什么呢?比如:
快速阅读1篇的文章
语音输入200个字
给爸妈打个电话
自拍N张照片
录音说说今天的心情
在微波炉里热一碗饭
跳绳150下
跑完400米
做30多个仰卧起坐
完成20道数学口算
看看精彩的广告短片
想想下一个任务要做什么
......
1分钟可以算是“边角料“时间。看了这本书,掐指一算,感慨自己相当“富有”!
在1分钟以外,几分钟左右的“零碎闲散时间”、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的“小块体力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心里有数吗?
通常,“零碎闲散时间”可以用于视觉学习(比如看一两篇小文章)或者养生习惯(比如闭目养神、敲敲胆经、做眼保健操);
“小块体力时间”可以用于听觉学习(比如听有声书、课程音频)或小型思考(比如构思文章的素材)。
这些,大脑是记不住的。你可以像我这样罗列一份“边角料”时间做事清单。这是几年前制作的图片,可以参考参考。
问题来了。
这么多可以做的事,“边角料”时间出现之时,能想得起做哪个更划算吗?
恐怕光是让你做个选择,都会消耗不少意志力和时间。
谈论 “边角料”时间如何最大化利用,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和你的目标导向联结起来。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纯粹是想将“边角料”时间捡拾起来,让生活充实,让自己心安,只需即兴发挥就好——小时间来了,你爱咋用就咋用。
倘若,你想让它们在长年累积后产生一鸣惊人的效果,那就需要规划。
以目标导向进行规划
为什么有的伙伴不屑于利用“边角料”时间呢?因为觉得用上那么丁点时间,看不到什么效果。
没效果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方向,也就是没有目标。
如果你使用“边角料”时间都是随心所欲的,就像到处挖井一样,这里挖一点,那里挖一点,都是浅浅的,如雁过无痕。
要让“边角料”时间产生“化零为整”的神奇效果,需要集中火力,固定一处挖井,今天看不出效果,明天看不出效果,但一个月后,这口井就深了,半年后更不一样。
方法是以目标为导向,根据不同情境的特点,对“边角料”时间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
首先,确定近期会有一个怎样的目标。
比如,最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为新书赶稿件。
其次,列出你经常面临的“边角料”时间有哪些情境。
比如,可以有“开车、等人,等车、等电梯、坐车、洗碗、洗衣服、洗头、无聊会议、哄宝宝睡觉”这些主要的情境。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偶尔遇上一次,随时应变就好。
第三,列出对应情境下都可以为目标做些什么小事情。
比如:
开车:收听优质音频节目发散思维等
等人、等车:利用语音输入法捕捉思想火花
等电梯:看看关注的订阅号一两篇文章寻找灵感
坐车:构思文章可以绘制什么样的配图
洗碗、洗衣服、洗头:收听平时收集的文案写作课程或分享
无聊会议:备着单面废纸,见缝插针画出文章架构的思维导图
哄宝宝睡觉:顺便练习护眼舒缓运动
这样,等到有整块时间专注写作时,脑袋不会一片空白,成稿的速度快上几倍。
为什么在目标指引下利用“边角料”时间更有效呢?
大脑每天要面临的信息千千万万,如果所有都入脑处理一遍,会累趴的。所以我们的大脑进化了一种机制:简化对世界的认识——让你只会看到你心里关注的。当你想买奥迪车,你就会看到满大街好多奥迪;当你是个孕妈妈,你会发现到处都有大肚婆。
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把需要的资源吸引过来。比如,这段时间你有赶书稿的目标,利用“边角料”时间听音频时,保不准就有一个素材被你盯上。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
你可以这么想象,当你近期有一个目标指引时,就像你看到靶位的红心,知道手中的飞镖要往哪里扔,这些飞镖就相当于“边角料”时间;没有目标,就相当于你蒙着眼睛乱扔飞镖,要很难把这些飞镖扔出漂亮的结果。
同样的,如果你打算近期考雅思考托福、考计算机二级、提升演讲能力,也可以好好想想怎么驾驭这些“边角料”时间。
“边角料”时间太细碎。放进“今日待办”清单,是小题大作;忽略了,又是巨大的损失。所以,你才会想着怎么把它们用起来。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利用时间的方式。如果你想尝试,记得跟家里人打好招呼。别等到他们第一眼看见你洗碗时一边听音频,傻眼半天。
还有一点小技巧。因为“边角料”时间出现得很突然,某一瞬间到来了,你就要立刻做出反应。凡是“边角料”时间需要用到的手机软件,你都要保证它们能够随时快速打开。比如你平时利用这些小时间听音频,那么这个音频软件就要放在手机第一个桌面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如果喜欢利用小时间记录素材灵感,那么,记录这些内容的手机笔记软件也要能够在很快的速度下打开,如果是在解屏的同时就直接进入是最好的,有些手机能实现这种功能;如果你会特别关注某个人的公众号,想利用“边角料”时间阅读,那么可以把他的公众号直接变成桌面快捷方式。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准备工作,在你确定好近期的目标指引后,就要先搞定的。
最后有一点很重要。珍惜“边角料”时间不能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也就是说,现在,整块时间越来越不好找,特别是白天上班容易被各种琐事打碎,要么就是被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介干扰(听到手机响了,总是忍不住想去看)。所以一旦你发现自己有整块时间,千万不要人为地打碎它。
如果把一天的时间比作一个空瓶子,整块时间就像大石头,边角料时间就像沙子。如果你先往这个空瓶子放石头,再放沙子,就可以放更多的大石头;如果你先往这个空瓶子放沙子,再放石头,估计放不了几块。
所以,你需要先守住自己的整块时间,尽量保护它们不被碎片化,然后才去思考把“边角料”时间用到极致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容易被打碎的“时间”花瓶,该用什么方法将它重构,组成价值连城的宝贝?是时候,学会当一个高段位的时间使用者,打一场漂亮的时间保卫战!
每个人都有捍卫自己时间的权利和方式。你的心用在哪里,时间会看得见,生命也会看得见。
这正是功不唐捐的道理。
嗨,我是发愤的草莓,推崇“像蜜蜂般学习工作,像蝴蝶般感受生活”。
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三线小城活跃分子,爱手绘的个人管理达人。
5点码字助你省时、省力、省心,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类文章超过50万字。
文章入选LinkedIn领英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个人新书酝酿中。
喜欢文章,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