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为了抵御海上之敌开始筹建三支水师但是中央并没有那么多银两。在这时,一位地方官放弃了自己立功的机会将中央拨下的银两和自己变卖家产的所得全部集中在一起筹建了一只水师铸造了中国的海上长城。
童年贫苦,开明豁达
嘉庆二十五年,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由盛转衰。而就在这一年,救扶这个王朝的忠臣沈葆桢降生在了福建一个私塾老师家庭。沈葆桢的童年生活相当不易,他的父亲只会读书不会干活每月用教书所得的钱养活这个家庭,由于父亲的薪水太少而且不稳定沈葆桢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沈葆桢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庭,但贫穷的生活让他明白了很多。沈葆桢的母亲是一个相当贤惠的妇女而沈葆桢受母亲影响自幼就养成了勤奋的品性。在母亲、父亲的指点下,沈葆桢成了一名贯通古今的小秀才。对于底层人民的艰辛沈葆桢颇有感触,他想去改变这一现状却无从做起。但有心的上天,为沈葆桢安排了舅舅林则徐这一角色。在和林则徐的交谈中,沈葆桢了解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强大,他的思想也得到了开化,洋务二字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中。
拼搏科举,初入仕途
沈葆桢是一个心怀远大志向的人,他明白要想实现他的政治报复就必须要进入朝廷。道光十六年,勤奋刻苦的沈葆桢考取了秀才。在尝到成功的甜头后,沈葆桢更加勤奋、努力。道光二十一年、二十四年沈葆桢连续进京赶考但结果都不尽人意。面对挫折,沈葆桢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愈挫愈勇。积极备考后,沈葆桢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并被授予官职。咸丰四年,沈葆桢成为江南道监察御史,一年后调贵州道监察御史。由于政绩卓越,工作负责同年沈葆桢出任江西九江知府。这时的沈葆桢前途不可限量。
镇压起义,开办洋务
咸丰六年,沈葆桢出任广信知府。与此同时,中华大地上正演着一出风暴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上任时,太平军正在攻打江西,广信告急。面对强大的太平军,沈葆桢神态自若巧妙指挥部队袭击他们的粮草让太平军士气低落。在沈葆桢的坐镇下,即使是太平军名将义王石达开也只能调转马头转战它处。在对农民军的作战中,沈葆桢被曾国藩所发掘并委于江西巡抚的重任。在成为掌管一方的大员后,沈葆桢与各路镇压军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绞杀,最终在同治三年,大清帝国战胜了太平天国。在此过程中,沈葆桢抓捕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贵福、干王洪仁玕等太平天国重要人士。内乱结束,外患又开始了。大清帝国内部一些眼光长远的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同治五年,沈葆桢在左宗棠的推荐下,开始主办东南洋务发展。在与左宗棠的共同努力下,‘‘洋务鼻祖’’马尾船政局开办。在办理洋务的过程中,沈葆桢追求掌握主权,他对洋人是又用又防,给他们任务却不给他们权力,将中国工厂的主权牢牢在握。在这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中,沈葆桢可真的是尽心尽力、日夜操劳。
台湾拒敌,辛劳离世
我们的邻国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后就开始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同治十三年,日本声称自己的属国国民在台湾遇害并以此为借口侵略台湾,听闻消息的大清帝国立马派沈葆桢前往台湾准备抗敌。沈葆桢到达台湾后充分了解了当地土著居民的落后,他明白高山族兄弟的肉躯挡不住日寇的子弹。在与国家协调后,沈葆桢调动了淮军前往台湾抗敌。他增加澎湖,台湾府的防守能力节节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日本方面由于战场的失利和远征军疾病扩散终于被迫撤兵,这一事件让中国民心大振。光绪元年,沈葆桢步入晚年他没有回归故乡反而继续开办洋务。在他的努力下,南洋海防终于有了起色。可就在光绪五年,洋务重臣沈葆桢却因为辛劳而与世长辞。
一代名臣沈葆桢,他为了国家的向前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伟大牺牲。他奋斗一生就是为了国家能有昔日的光辉,他想再次一睹天朝雄伟、四海臣服。为了这个理想,他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物质文明,用生命铸造了洋务事业。但他同时也是镇压人民的刽子手,腐朽大清的效忠者。他也曾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过自己的顶戴花翎,他到死也没有明白腐朽的封建统治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历史分两面,功过对半开我们的历史不需要完美无缺的人。存在局限的沈葆桢于我们心中依然是一位民族英雄,洋务仁杰。他耗尽了毕生精力为中国奠定了东南海防的基础。站在南海上的岛屿一望吧!你一定能看见沈葆桢与无数洋务者在大海上所建造的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