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 接(上)继续看
内容
-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沅弟)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懒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沅,季弟)
- 戒傲戒惰
-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澄弟)
- 让欧阳夫不要买田起屋。 但同治六年,欧阳母子督造的富厚堂壮丽宏阔,至今保存完好,只是曾氏本人没有住过。
-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沅,季弟)
- 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
- 咸丰十年十月十六(纪泽纪鸿)
-
戒轻易
- 说话太易,大概是指说话频率太快,词欠稳妥,表达较轻率等等。
- 举止太轻,可能是指走路过急,说话时手的动作较多,眼神多游移飘忽等等。
-
戒轻易
- 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澄弟)
- 堪破事理,看淡生死,坦怡面对危难。
- 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沅,季弟)
- 袁家之所以成为河南项城的望族,基本便是袁甲三打下来的。
- 曾氏的上的折子里提到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澄弟)
- 对老四在家中的做法不满,指出批评。
-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纪泽)
- 谈医药,信医也要健身和运动。
- 咸丰十一年正月元日(沅弟)
- 成功得名不尽关人事
-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澄弟)
- 不轻非笑人
-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纪泽)
- 要想文章雄奇:首先要注意的是行气,次在造句,再次为选字。
-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澄弟)
- 大字以间架紧为主
-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纪泽)
- 察柳字之精神,仿柳字之结体
-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纪泽)
-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澄弟)
- 讥评人短即是骄傲。
-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沅,季弟)
- 守安庆的是太平军名将叶芸来,刘*来,攻打安庆的便是有“曾铁桶”之称的老九及其弟曾季洪。
- 本来,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造就人的完美人格。
-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澄弟)
- 立身处世之“八本”,老家的宅里有八本堂。
-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四(诸弟)
- 三致祥 孝,勤,恕三者可以给自身,给家庭带来吉祥。
-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纪泽,纪鸿)
- 对自己此生不满意者,即在古文,读与书法上。
-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很重的文人情结,不管事功上多么辉煌,若著书立说上没有大成就的话,他总会有不满足感。
-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沅,季弟)
- 自己将老营从祁门迁往东流
-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沅,季弟)
- 审几审势,不但对于从军者十分重要,对于从政经商者亦十分重要。( 几者,几微也,即事物将发未发之征兆。势者,即在某一时刻下各种相关事物所处的位置。)
- 左宗棠具有这样的才能。
-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沅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于自然。
-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八(沅弟)
- 凡说话不着边际不切中事理,或者随意性很大没有分量的人,不可做头领。
- 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二(沅,季弟)
- 劝弟不要以多杀人为悔
- 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澄弟)
-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意上,一是钱物上。
- “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
-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沅弟)
- 曾氏为文,自称受桐城姚鼐之影响为大,对桐城派始祖方苞则称颂不多,故老九欲奏请将皖籍名人方苞入祀圣贤祠,曾氏不予赞同。
- 陈宏谋《五种遗规》
-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纪泽)
- 以勤奋追补失落的光阴。对儿子阅《资治通鉴》,抄《说文解字》鼓励;让他临欧,柳之帖;抄录些词藻。
-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三(澄弟)
- 八月初一,围攻一年零四个月的安庆城被拿下。
- 清廷出了大事故:逃离京城寓居热河行宫整一年的咸丰皇帝病逝了,只有三十一岁。
- “祺祥政变” 鲁肃和奕
-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三(沅弟)
- 胡林翼去世,五十岁。( 被英国人气死的,英船挤翻湘军水师船,英人大笑。)
- 胡林翼会做官,也会打仗,且极会做人。
-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纪泽)
- 分类目录 一种学问便有一种分类之法,一人之爱好,也便有一人的分类之法。
-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十(沅弟)
- 约旨卑思 天下事由命不由人,无须过于逞强使气。
-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澄弟)
- 曾氏议论了湖广总督 官文,说他打仗理政无术,却极擅长做官。玩权术,结帮派,邀荣固宠这些方面他都很精通。
- 恐惧他党羽太盛
-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沅弟)
- 给胡林翼写挽联
-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纪泽)
- 曾氏定下家规:女儿出嫁的嫁妆为二百两银子,不能超过。
- 二百百银子实在不够敷用,于是其九叔再送四百两。
-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澄,沅弟)
- 十月十一,曾氏五十晋一生日。老四以狐皮袍褂为礼。 曾氏自认于银钱上待兄弟薄,对于这份厚礼,他颇觉心难安。
- 对于节俭:“恐彼此赠送丰厚,彼此皆趋奢靡。”
- 当年鲁肃主张起用 江忠源,曾国藩等一班汉人执掌兵权。
-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澄,沅弟)
- 安庆失守后,太平军李秀成,李世贤等人全力经营江浙。
- 曾氏在过了五十一岁时,娶了一个妾。
-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澄,沅弟)
- 老九不愿去上海的真实目的,是要夺取攻克洒宁的头号战功。
- 曾氏便让李鸿章去了上海,让李去招募淮徐之勇丁。同治元年二月,淮军坐着花重金雇来的洋轮,浩浩荡荡地去上海。
-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纪泽)
- 纪泽有两大爱好:写字和做诗。
-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沅弟)
- 同胞兄弟,性格差异之大,曾家的老大,老九是个典型例子。
-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一(季弟)
- 慰弟妇之丧
- 同治元年三月初四(澄弟)
- 一边是十八万两银子的天价雇火轮船接淮军入沪,一边皖南百姓食人肉。
- 同治元年三月初八(沅弟)
- 让九弟求助别人帮助时 当视其力量之所能为,不管是同级,上级还是下级。
-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纪泽)
- 儿子近来在家颇为劳累,做父亲的告诫他:烦劳要远胜困苦。
-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纪泽)
- 儿子虽忙而不失常课,有常是第一美德。
- 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 以厚重进德,以阳刚医弱
-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沅弟)
- 忌妒倾轧为官场常事
- 曾国荃也是一个气大量窄的人;严树森是"恃才量少"
-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沅弟)
- 设厘卡抽税
-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沅弟)
- 宽在名利,严在礼义(在钱财和官位上,可以大方给予;在情感上则严守亲疏之分,不与之多往来。)
- 细细分析早期湘军营哨官,大多都有血缘,地缘,业缘的关系。
- 李鸿章抵达上海十七天后,便接到朝廷命他署理江苏巡抚的上谕。
-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沅弟)
- 领袖的最大本事便是集聚人才,使用人才
- 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
- 中兴在乎得人,而不在乎得地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纪泽,鸿)
- 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聪明的读者能从中看出美丑善恶,优劣好坏,从而要求自己学习什么,弘扬什么,抛弃什么,久而久之,性格气质便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 好学深思而有坚卓之志,就能够做到金丹换骨。
-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澄弟)
- 纪鸿虚岁十五,即中秀才。
- “少年得志乃人生之初不幸”,粗看起来似乎不合情理,细嚼后方知大有道理。
-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纪泽)
- 模仿优秀之作,能使自己的起点位置较高,进步较快。
-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沅,季弟)
- 曾国荃与彭玉麟的间隙比较深。
- “责己严而待人宽”实在是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一个最好方法。
- 《曾胡治兵语录》-蔡锷整理
- 天概是通过仇家之手来完成的。
- 廉,谦,劳三字,无疑,是给老九的贪,傲,怠等毛病的对症下药。
-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纪泽)
- 纪泽将袁秉桢的劣行告诉父亲。曾氏劝儿女们暂时不要过露痕迹,给他留一些脸面,以防他破罐子破摔,今后更不好收拾。
-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纪鸿)
- 曾氏给四百两银贺纪鸿中秀才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沅,季弟)
- 本来,世上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不是很适宜的。
- 世间有许多大道理,知道并不难,难在具体运用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沅,季弟)
- 李元度自然对曾氏心存恨意,但由于曾氏的诚心忏悔和本入晚年的官运顺遂,最后还是原谅了曾氏。
-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沅,季弟)
-
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 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
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沅弟)
-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面对来看别人的指摘,宜抑然自修,而不宜悍然不顾。
-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沅弟)
- 战争给国家造成最大破坏就是纲纪的破坏。
- 不要插手盐务以谋利
-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沅,季弟)
- 曾老九在家筑美宅,购良田,弄得沸沸扬扬,多有指摘。
- 购置良田美宅,在老百姓的眼里,是对钱物的贪恋,但在当国者看来,却正是无大志无野心的表现。
-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纪泽)
- 曾氏要儿子学王羲之,陶渊明,而不可学嵇康,阮籍。
-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澄弟)
- 吉字营来到金陵城外不久,军中瘟疫盛行。 战争带来的积尸太多,掩埋不及时的缘故。
-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澄弟)
- 曾氏交给在家管事的老四一个原则:若远若近,不亲不疏
- 曾氏的境界已超出常人,而他的四个弟弟的境界与世俗人相同。
-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沅弟)
- 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
- 同治元年十月初四(纪泽)
- 太平军在金陵城内有五五十将十万军队,外有援军李秀成部十万人马,东起方山,西至板桥。
- 希望儿子来营探视,借天伦之乐来化解一下对吉字营的忧忡。
- 同治元年十月十四(纪泽)
- 与九弟有战略上的争执,甚至希望自己能早死,以免大局破裂,遭后人唾骂,然而在这样的情绪下,还写信给儿子,详言小学中《说文》《尔雅》《唐韵》之三章。
- 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沅弟)
-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
- 不愿意放弃城池,一是怕失面子,二是怕军心涣散,三是怕丢掉已经得来的财物。
-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一(沅弟)
- 一两辽参,价值120两,相当于20多个塾师一月的薪水。
-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纪泽)
- 提出一个目标,再细细指点到达此目标的路径。曾氏教弟训子的成功之道
- 怎样达到“于奇崛中进出声光”的诗文
- 意义层出
- 笔仗雄拔
-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沅弟)
- 曾国葆七月患病,到十一月初,病势转重,终于不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瘟疫。
- 程学启及其开字营后来并入李鸿章的淮军,攻城略地,战功卓著,是太平军降将中获清廷赏赐最多的人。
- 老九的夫人写信给曾氏,想让老九回家。
-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十(沅弟)
- 在安庆停留二十天,再由船运回湘乡老家。为季弟写了两幅挽联。
-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八(沅弟)
- 唐鹤九的挽联:秀才肩半壁东地,方朝一点成功,挽回劫运;当世号满门忠义,岂料三河洒泪,又陨台星。
- 曾氏改成:秀才肩半壁东地,方朝一点功成,挽回劫运;当世号满门忠义,岂料三河痛定,又陨台星。
- 同治二年正月初七(沅弟)
- 老九认为曾氏提出辞职(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是以退为进。
-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沅弟)
- 曾氏以自己该得的一品荫生名额不给儿子,而给老九的长子纪瑞。
-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沅弟)
-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 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纪泽)
- 虽然女婿不贤,但仍让女儿逆来顺受
- 同治二年二月初一(沅弟)
- 曾氏亲临的打仗必失败,帅才将才兼资的左宗棠更是在这方面时常嘲讽他。
- 曾国葆的灵舟过武昌时,湖督官文,鄂抚严树森都未登舟祭奠。此事令老九耿耿,去函告诉乃兄,曾氏心中亦不快。他们与官,严关系不洽。
-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纪泽)
- 读书札记的形式:
- 摘录书中的重要文字,以便记忆和日后检索。
- 读完全书后对此书的概括或简评,有点类似书评。
- 将读书过程中的疑点或能引起联想引发感悟之处记下来。
- 道而不径:走大道而不走小径
- 舟而不游:过河时坐船而不游水
- 读书札记的形式:
-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纪泽)
- 训诂学家:学术研究者之列(研究字,词的来源,演变及其本义与延伸)
- 散文家:文学创作之列(或议论人情世故中的普遍道理,或抒发某种体验与情感)
-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沅弟)
- 北宋学者邵雍字尧夫
- 曾氏觉得他“非诗之正宗”,但还是肯定他的豁达,冲融。
- 胸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吐纳。这种吐纳,既有程度的差别,也有品性的差别。
- 有意味的人生包括内个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外者为事业有成,有内者为有淡泊宽阔的心境
-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九(沅弟)
- 老九升官,曾氏重提: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
-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沅弟)
- 面对老九推辞自己的官衔,曾氏的批评是: 不能欺骗自己的心,要“以方寸为严师”。
-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四(澄弟)
- 皖南人肉每斤百二十文
-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沅弟)
- 《中庸》对学者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愚必明,柔必强
- 曾氏以自己的经历 明白了专靠申韩之术是不能办成事的,必须杂糅老庄之术。
- 愚必明,柔必强(要想做愚公,必须先得事理明白;要想柔弱处世,必须得有强者的基础。)
- 同治二年五月初一(澄弟)
- 曾氏的妾陈氏,共一年零七个月,时年二十二岁。
- 同治二年五月初七(沅弟)
- 曾氏的幕府有天下第一幕府之称,全盛时期,有二三百人之多。
- 曾氏又举荐了 惠浦(赵烈文)去了吉字营。
- 赵是一个有心人,从二十岁起便有记日记的习惯。二七岁至五十八岁(六十一岁去世)这段期间的日记被保存下来,以《能静居日记》公开出版了。
- 近代史上著名的日记
- 《曾文正公日记》
- 《翁文恭公日记》
- 《越缦堂日记》
- 《湘绮楼日记》
- 《缘督庐日记》
- 曾氏说他的成功之道在于得益和权力握于一手,不受中央掣肘,也不受别人牵制。 却开了一个风气,此后全国效法,局面变改变,分裂的先兆已经露出。
- 二百年来的内重外轻强干弱枝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外重内轻强枝弱干,即地方督抚的权力大过中央朝廷。
- 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沅弟)
- 《鸣原堂论文》
- 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 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沅弟)
- 无形之功不必说,老九的驻守江宁,有效缓解了李鸿章在上海的压力。
-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沅弟)
- 文章少年来,观弈老来心
- 曾氏教给老弟的学习方法:看人家奏章
- 第一次,看内容布局(看它办事的主意,文章整体的结构)
- 第二次,看遣词造句(看它造句下字之稳否)
- 同治二年七月初七(沅弟)
- 曾氏告诉老九,要想多收盐税,关键之点是要保住自己的引地,不让私盐来分肥。 “蛮字为主,打字向前”的方针。
- 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澄弟)
- 明强即“强”须从“明”做出,也就是说,“强”要在“明”的基础上,这样的“强”才不是强梁,而是真正的使人心服口服。
- 同治二年七月十五(沅弟)
- 鲍超 不是湘人,也不是读书人身。四川奉节人,目不识丁的行伍出身。
- 说鲍的军队不守纪律,每条船上都有女人。
-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沅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办什么事,能办不能办,什么时候办,大体规划及其前景预测,这些方面均属于识的范畴。)
- 识,得之于学问,也得之于阅历,同时也得之于天赋智慧。
- 定下来以后,如何将设想变成现实,即如何去实现目标,这要靠才干去起作用。 才干是一种能力,主要来自于历练。
- 咸丰初年,朝廷在江南任命了四十三个团练大臣,最后只有曾氏一人成功。
-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沅弟)
- 曾氏认为苏轼的《上神宗皇帝书》是一篇很好的奏章,自己喜欢读,并推荐给老九。
- 曾氏 不居功,不市恩
-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四(澄弟)
- 湘乡一家子来安庆,曾氏认为不必要太富贵气,没必要那么大排场。
- 曾国荃的长子纪瑞,先于父亲去世,只活了三十二岁;第二年纪官也去世了,仅三十岁。这是他晚年最大不幸。但有三个孙子,广汉,广河,广江。老九六十七岁时去世。
- 同治二年八月初二(沅弟)
- 近世保人,亦有多少为难之处。
- 同治二年八月十二(纪鸿)
- 不许挂帅字旗,不可惊动官长
-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沅弟)
- 清政府十分恼火李泰国,撤掉其总税务司的职务,另委英国人赫德代理。
- 借洋兵来打太平军
- 同治二年九月初九(沅弟)
- 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沅弟)
- 朝廷给老九“毋庸单衔具奏”
- 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澄弟)
- 借九弟扩军,叮嘱老四要 收敛。
- 同治二年九月十七(沅弟)
- 半是天缘凑泊半是 勉强迁就(用很大的气力将各种有利因素捏合在一起)
-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六(沅弟)
- 太平军中重要人物最先投降的当数韦昌辉的弟弟 韦志俊
- 童容海
- 古隆贤
- 同治二年十月初四(澄弟)
- 九月二十九全家团聚安庆
- 同治二年十月十三(沅弟)
- 从黄冕的上谕来看,朝廷对曾氏兄弟的不满,已经慢慢地趋于明朗化了。
-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澄弟)
- 儿子坐起四抬轿了,家中的奢华让他觉得有些意外。
- 全国八个总督,湖南已占其半。“无湘不成军”,“无湘不成省”
- 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澄弟)
- 公银作私用宜少
- 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沅弟)
- 李鸿章杀降,不仅让戈登不满,同时也为日后收复江宁城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澄弟)
- 让老四少建祠堂
- 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澄弟)
- 赵括的四十万被俘赵兵,在长平之役后被白起活埋,后世讥讽只是赵括的纸上谈兵,很少有人谴责白起的惨无人道。
- 对私盐的管理之法是 “只禁船载,不禁路挑”
- 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澄弟)
- 欧阳夫人在安庆府内带头纺纱
-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纪瑞)
- 告诉侄儿, 勿忘先世之艰难。
- 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 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
-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沅弟)
- 富贵功名乃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澄弟)
- 曾氏的三兄弟都过六十了。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澄弟)
- 时时于俭字用功(曾四爷去县衙随员有十多名)
- 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沅弟)
- 沈葆桢与曾氏夺江西厘金。本质上是不是江西官场对曾氏的成见比较深?
- 同治三年七月初七(沅弟)
- 军机章京(军机里的办事人员)
- 同治三年三月十二(澄弟)
- 曾氏指的李鸿章的三大缺点:-不诚,油滑,热衷做官,还有个致命的缺点: 贪财
- 同治三年三月十四(澄弟)
- “为国捐躯”的高级官员的丧礼仪式
-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澄弟)
- 处极盛时期,却时常想到“失势”,曾氏的一贯思维定势。劝四弟不要管别人闲事。
-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沅弟)
- 曾氏让老九不同放赈及将江宁城内放出的妇女儿童再送回城,以达内乱加剧,斩草除根的目的。
-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六(沅弟)
- 与沈葆桢争江西厘金一事,对曾氏打击颇大。病不在身而在心,但无法对九弟明说,但九弟肯定懂。
- 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沅弟)
- 曾氏心绪极杯的一段时期。
-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沅弟)
- 心静则神定,神定则虎蛇不惧,则能驾驭三军。
- 每日总须略有抽闲之时
- 同治三年五月十二(沅弟)
- 杨岳斌以提督授总督
- 同治三年五月十七(沅弟)
- 这一段时间,曾氏兄弟一直在反反复复讨论请不请李鸿章来江宁会攻的事。
- 李来,曾氏在江宁;李不来,曾氏回安庆。
- 同治三年六月初一(沅弟)
- 人到中年后,听到别人夸奖他的儿女,其欣喜之情甚至要超过他自己受赞赏。
- 同治三年六月初四(澄弟)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沅弟)
- 去不去江宁会战,李鸿章一直在矛盾着。
-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沅弟)
- 倔强之气在老九体现得淋漓尽致,典型至极。(尤其在围攻江宁两年)
- 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沅弟)
- 六月十六日一早,太平门一带的城墙被炸开,吉字营冲进了城内。
-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六(纪泽)
- 老九用锥子刺李秀成的大腿,李对老九说:“你何必这样呢?我们不过各为其主罢了,你这样做不是发疯了吗?”
-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九(纪泽)
- 验洪秀全之尸,五十一岁
-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九(纪鸿)
- 二公子去湖南参加甲子科乡试,叫儿子注意谦虚谨慎,最后当然是落榜了。
- 同治三年七月初十(纪泽)
- 曾氏自己封一等候,老九封一等伯
- 咸丰帝曾有“打下金陵封王”的许诺,所以老九觉得赏轻了。
-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沅弟)
- 曾氏开导老九受到的委屈
- 同治三年八月初五(沅弟)
- 收回金陵后的三桩大事
- 撤军( 积欠饷银太多,如何打发?)
- 撤厘( 广东出力最多)
- 修建贡院
- 收回金陵后的三桩大事
- 同治三年八月十四(沅弟)
-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沅弟)
- 国荃四十周岁生日,给九弟写了几首寿诗。
-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澄弟)
- 老九开缺回籍
- 同治三年十月初六(沅弟)
- 左宗棠知道幼天王在哪,将军情上奏朝廷。这样,曾氏和左之间的交恶越来越大。
- 捕获幼天王的 席宝田属于湘军中的另一支系。这一支系的头领是刘长佑,刘坤一叔侄。
- 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沅弟)
- 太平军遵王赖文光为首的一支与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联合起来了,用太平军改组捻军。
- 十月十七,曾氏与李鸿章会面,曾氏作了一个决定:在撤湘军的同时,扩大淮军。
- 后来的北洋军,其实就是从淮军中衍生的。
-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澄,沅弟)
- 通常的乡试,都定于八月初,最后一场为十五日,考生交卷后恰赶上中秋节夜里的赏月。故又称为 秋闱
- 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澄,沅弟)
- 老九借病拒不应诏
- 同治四年三月十八(沅弟)
- 慈禧与恭王的嫌隙
- 同治四年五月初五(澄,沅弟)
- 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在打了太平军后,同治四年四月在荷泽高楼寨遭到捻军的围歼,惨败,他的命也丧于此地。曾氏带兵北上山东,取代僧格林沁。
-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澄,沅弟)
- 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 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纪泽)
- 因为兵丁没有军饷发,他们组织了 哥老会
-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纪泽,鸿)
- 在文学史上,曾氏是以散文家的身份留下姓名的。
- 曾氏是个有心人,他对什么事都力求弄清个所以然。他好文章,不仅多写,而且也对前人的文章认真地钻研分析,抉其优长,化为己用。
- 告诉儿子他对前人文章研究的一个心得, 前人绝好文章,必于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个方面有一长。
- 势来自于气,度来自于识,韵来自于情,味来自于趣。
- 任如何麻烦之事、深奥之理,都经不得这样一剖再剖。
-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四(澄,沅弟)
- 让老九去山西当巡抚,这样可以帮他对抗捻军。
-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纪泽,鸿)
- 曾氏希望两个儿子更注意在气势上学前人之长。
-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纪泽)
- 炒老米粥可医脾亏
- 任是外界何等艰苦,何等严峻,总要养活自心的春意。 人的修炼,人的定力。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古往今来,都将它视作人的境界的标志之一。
- 同治四年八月初三(纪泽,鸿)
- 十九岁出嫁的纪纯,二十四岁守寡。
- 同治四年八月十九(纪泽)
- 筹建金陵书局,刻印 王夫之的作品
- 船山思想在清末为反满革命者所接受,成为他们捍卫民族大义的指导思想之一。
- 《船山全书》
- 同治四年八月二十一(纪泽,鸿)
- 曾氏有辞江督之念,不愿眷属在金陵久住,故有全家搬回湖南老家的讨论。
- 黄金堂是曾氏祖传的,曾氏自己建了个富厚堂。
- 李善兰
-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纪泽)
- 听天命亦是养生之道
- 同治四年九月晦日(纪泽,鸿)
- 中国的传统士人都看重自然景物对人的身心的陶冶培植作用。
- 同治四年十二月二十四(纪泽,鸿)
- 让吴汝纶的父亲来当西席,来教纪鸿和二女婿陈远济读书。
-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五(澄,沅弟)
- 兄弟讨论,六个月假到期,要不要让老九出山。
-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纪鸿)
- 曾氏认为凡真本事都出于困知勉行之中,这是真正的阅历之言,十分值得我们重视。
- 同治五年二月初一(沅弟)
- 老九出任湖北巡抚
-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纪鸿)
- 孝 就是让父母对自己除开担忧生病一事外,再无别的担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 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
- 同治五年三月十四(纪泽,鸿)
- 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 过于玲珑剔透者,求学做事往往不愿意下笨工夫;也难以久耐艰苦寂寞。
- 过于玲珑剔透者,对人往往沉不住气,好表现,喜跟风,而世道人心,却复杂多变。
- 过于玲珑剔透者,往往讲究清爽明白,打破砂锅问到底。
- 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 同治五年三月十九(纪泽,鸿)
- 礼教杀人! 曾纪静
-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澄,沅弟)
- 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招摇张扬,挥金如土的曾老九!
- 同治五年五月十一(纪泽,鸿)
- 《仁在堂全稿》《*华馆试帖》是当年的闱场指导师,也就是今天的高考辅导书。曾氏建议子侄悉心揣摩。
-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澄弟)
- 养生之道
- 同治五年六月十二(沅弟)
- 不能视文章太重
- 同治五年六月十六(纪泽,鸿)
- 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权势,财富等等会有一定的支配力,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它是绝对不能与真理抗衡的。
-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 同治五年八月初三(纪泽,鸿)
- 曾氏认为,作文的关键在于思路宏开。( 宏开就是意义层出不穷。)
- 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澄弟)
-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清查某一事件,某一团伙,尤其是清查某一种思潮的事情,一旦在大范围内用大轰大嗡的方式进行,往往是弊大于利,祸大于福。
- 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纪泽,鸿)
- 曾广钧七岁时,曾氏去世。广钧长大后,无须府试,乡试便可直接进京会试。
- 光绪十五年,二十三岁的广钧考中进士,成为曾家第二个翰林。
- 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四(沅弟)
- 通常情况下,巡抚的职责重在民政,总督的职责重在军政;战时,巡抚也要负责一省的军务。
- 以柔和宽谅的态度来处置会党,对待同僚
- 同治五年九月初二(沅弟)
- 王安定的《湘军记》
- 王*运的《湘军志》
-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纪泽,鸿)
- 多用奖劝,少用批评
- 曾氏在教育部下方面有两名名言: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沅弟)
- 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
- 曾氏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强大自己本身,强大内在的力量。
- 同治五年九月二十八(沅弟)
- 曾氏对老九头疼,说重了也不是,说轻了也不是。
-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纪泽)
- 艺术家要想成为大家的话,则必须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别于他人的貌和神来。
- 刘石庵即宰相刘罗锅,他的父亲刘统勋也是乾隆朝的大学士。
- 曾氏欣赏刘宰相的书法时,悟出一个很大的道理,即将技艺佳境中的两端-雄奇与淡远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境界。
-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沅弟)
- 自请辞职,但朝廷没准
-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沅弟)
- 兄弟私议李鸿章
-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一(欧阳夫人)
- 做各房及子孙的榜样
-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澄弟)
- 再辞,朝廷还是没准
-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二(沅弟)
- 人为日伪
- 老九次年回籍养病,一养八年,就是朝廷的报复?
- 拼命做官,而又巧于仕宦,这大概是李鸿章官运亨通而又长盛不衰的秘诀了。
-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沅弟)
- “打脱牙”意谓失败了;“和血吞”则不在人前示弱,将仇恨埋在心里,下次再来较量。
-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沅弟)
- 贪色贪财又豪气的 郭松林
-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沅弟)
- 一个人身处逆境之际,一定是外界强自己弱的时候。
- 自己并非万能者,而事情的成功也不是靠的一味硬干。
- “悔”的主体为立,达二字。立,即自立自强,这是核心。达,即通达圆融,事业成功,这是最终的目的。“悔”的途径为不怨不尤。不怨不尤,则自心平静,亦不至于招恨结仇。
-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澄弟)
- 虽处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
-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二(沅弟)
- 曾氏让老九应该追求波平浪静--安安稳稳,不要再去想掀天揭地--大功大业。说白了,曾氏是希望老九往后平平静静地做官过日子,不要老想着开惊世骇俗的大事。
-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六(沅弟)
- 曾李两家联为一体
- 同治六年二月初五(澄弟)
- 人生欲求轻松平顺,还是远离富贵为好。
- 同治六年二月初五(纪泽)
- 曾氏说“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
-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沅弟)
-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纪泽)
- 曾纪泽这次生的是次女,后嫁给当过怀来县令的 吴永
- 吴永写过《庚子西狩丛谈》,跟慈禧和光绪帝一起经历一段特殊的岁月
- 聪明大开,智慧大开,是在独自探得学问骊珠之后。
-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沅弟)
- 曾氏说他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列举了自己的例子来劝老九。
-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沅弟)
- 挺经
- 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沅弟)
- 曾氏平生四次受人讥笑
- 同治六年三月十八(纪泽)
- 纪鸿死在肺病上,仅三十三岁,病始于十九岁。
-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纪泽)
- 南面王
-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纪泽)
- 曾氏告诫儿辈,不得对左,沈公有丝毫意见。
-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欧阳夫人)
- 同治六年六月初六(澄弟)
- 补授体仁阁大学士,却无半点喜剧心情的原因在于:缺钱和旱情严重。
- 同治六年十二月初三(纪泽)
- 同治六年底捻军在李的推动下,东捻和西捻都平得差不多了。
- 曾氏用 清,俭,明,慎,恕,静来开导老四。
-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纪泽)
- 紫禁城骑马是指朝廷将一根七八寸长装饰考究的马鞭赏给被赏者。
- 二殿三阁分别为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 同治八年二月十八(纪泽)
- 同治八年三月初三(纪泽)
- 想买妾,没买上
- 同治九年四月十六(纪泽)
-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纪泽,鸿)
- 安排后事
- 同治九年六月十四(纪泽)
- 津案中的 武兰珍
-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四(纪泽)
- 陈国瑞
- 同治九年八月初四(纪泽)
- 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曾氏回去署理两江。
-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一(纪泽)
- 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澄,沅弟)
- 水师转入国家经制之师,曾氏想治理好。
- 同治十年四月初七(澄,沅弟)
- 岁入两万网,竟然也不够用
- 同治十年五月初十(澄,沅弟)
- 曾氏为《湖南文征》作序。
-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七(澄,沅弟)
- 咸丰七年之前,曾氏对来投的亲朋待之较苛;咸丰八年后有了起色,但仍有原则。
- 同治十年七月二十六(澄,沅弟)
- 纪泽正月生的儿子又夭折了。
- 同治十年九月二十八(纪泽,鸿)
- 出省大阅,走的水路,遇到 王闿运,聊了一路。
- 同治十年十月十一(纪泽)
- 视察江南机器局
- 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澄,沅弟)
- 为学四字
- 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
- 熟:对经典之作反复读,并且能背诵
- 恒:坚持临帖习字,书法要好
- 思:做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
- 为学四字
- 同治十年十一月初八(澄,沅弟)
- 纪泽待亲生和过续子区别对待。
- 同治十年十一月(纪泽,鸿)
- 慎独 主敬 求仁 习劳四课
- 曾氏葬于湖南望城县坪塘镇。
收获
- 对曾氏的佩服
- 对历史又一进理顺一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