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老为电影《百鸟朝凤》下跪前,我就从同事那听过这部片子。同事的描述,让人隐约感觉它有点像《霸王别姬》。而《霸王别姬》是我打心底佩服的片子,因了这层关系,所以打算去电影院看看。
中国传统手艺人对基本功极其重视。要学好一门手艺,首先要练好基本功。要唱好京剧,就要先练好“唱、念、做、打”;要学好功夫,就要先练好肩功、腰功、腿功等;要吹好唢呐,就要先练好气。
做一门匠活,苦练基本功
电影的第一幕,天鸣他爹带着天鸣来拜师。焦师傅收下了天鸣,却并没有立马教他学唢呐,而是让他拿着芦苇去河里吸水。
第一次,天鸣吸了一天水也没吸上来,只能蔫蔫地回家。师傅训斥他,“没吸上水你回家干吗?”不到十三岁的天鸣委屈的进了屋,第二天又继续去河里吸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流逝,河水像往常一样流淌,鸟在唱它的歌,芦苇在风中摇它的叶子。有一个少年,鼓着腮帮子,使劲的要把河水吸上来。风吹日晒,狂风暴雨,少年都没有离开。
等到他从河里吸上第一口水,师傅又拿了根更长的竹子给他。这一次,天鸣又在河里吸了两个月。
这样的桥段,像极了《霸王别姬》。戏班师傅对徒弟们说:“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练基本功,不仅是对手艺人技艺的打磨, 更是对其心性的打磨。沉不住气收不住心,即使你天赋凛然,也吹不出《百鸟朝凤》这样的曲子。
反观当下,快节奏的社会,浮躁的人心,收不住的欲望。能踏踏实实沉下来专注做一件事的人太少,所以我们才那么声嘶力竭的呼喊要学习“匠人”精神。
拥一颗匠心,德艺双馨
电影塑造的焦师傅形象,让人心生敬重又不免悲凉。他是一个真正拥有匠心的手艺人。
他享受吹唢呐带来的乐趣,入了魂。
天鸣成立“游家班”后,回来看师傅,说:"现在的人,都不行接师礼了。"焦师傅笑笑告诉天鸣,“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不是吹给别人听的“。
他就喝着酒红着脸,自顾自的吹起唢呐来。吹到尽兴时,就跟着唢呐的音律摇动起来。那发自内心的笑容,挂在红红的透着一股沧桑劲的脸上, 看起来像一轮越过高山升起来的红日,充满力量又暖人心。而沉浸在唢呐声里的焦师傅,就像一个孩子,心满意足的玩着他喜爱的玩具。
焦师傅同样敬畏唢呐,敬畏《百鸟朝凤》。
金庄村长去世,想请他吹《百鸟朝凤》。他摇摇头没答应。村长的孙子说,钱不是问题。他回:不是钱的问题。他和徒弟说,查老爷子把庄里其他姓氏的人都挤走了,德行不高,配不上《百鸟朝凤》。
而到另一个村庄,他说,村长德高望重,打过鬼子,为村民修过水库,配得上《百鸟朝凤》。所以,他顶着重病流着血也要为老人吹一曲《百鸟朝凤》。
这便是焦师傅的匠心。他爱唢呐爱到入魂,敬畏唢呐敬到了骨子里。他一生坚守着唢呐匠的操行,从没有妥协。
做一个匠人,无愧天地生民
一个匠人,除了自己要拥有高超的技艺、强健的体魄和专注用心的毅力,还要能够将手艺传承下来,教给别人。
在接班人的选拔大会上,焦师傅对满屋子的村民说:这黄河岸上不能没有了唢呐,咱不能让唢呐断了种。我老了吹不动了,得选一个天份好、品行高的人把唢呐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他把传承唢呐看成了自己毕生的使命。
即使病重泣血,他也坚持为德高望重者演奏《白鸟朝凤》;即使生气,他也放下面子去劝徒弟们不要放弃唢呐;即使到癌症晚期,他还是把卖牛的钱拿给天鸣,让他重振唢呐班。
他这一生呐,都在为别人吹《百鸟朝凤》。可是临终前,他却嘱咐天鸣说:“给我吹个四台就好了。”
就是这样一个德艺双馨却又无比谦卑的焦师傅,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匠人,他无愧天地生民。
传承与尊重
《百鸟朝凤》里有一个镜头让人特别心酸:天鸣、蓝月和桂枝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散步,前面忽然飘来一阵唢呐声。当天鸣惊喜的抬头寻找唢呐匠时,只听见”哐当、哐当“的声音,两个年轻的女孩朝唢呐匠的碗里丢了几枚硬币。刺耳的硬币声,盖过了唢呐的声音。那时的天鸣,仿佛看到了不久后的自己。
透过《百鸟朝凤》,我们看到了匠活、匠心、匠人,也看到了在现代潮流冲击下慢慢失去生存土壤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去传承唢呐,去当匠人。但起码,我们要学会尊重。因为你所看轻的、践踏的,可能是别人一辈子珍视的瑰宝,甚至于这个瑰宝也是你该珍惜的,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