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研学报告
——2018.7.9~15
驼铃阵阵,大漠辽阔;戈壁苍苍,杨树摇曳。
在大西北雄奇壮丽的景色中,我们开始了在甘肃为期7天的丝绸之路旅行。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张掖……处处都留下了我们来过的足迹。
千年一叹---莫高窟
它没有翅膀,
却翱翔在时空之中。
它在荒漠中伫立千年,
没有凄凉,没有颓废,
千年的风沙,
铸就了它如诗如画的浑厚色彩。
看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千年的标本,
而是看活了千年的生命。
在观赏莫高窟的多个洞窟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拥有三世佛的洞窟。洞窟主要以三尊佛像构成: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佛-弥勒佛。分别站立在左面、中央及右面。
黑暗的洞窟中,顺着手电筒的光束,我抬头向中央看去,一双注视了人们千年
的眼睛猝不及防的与我对视,它属于现在佛-释迦牟尼。在它的目光下,我莫名的感到了内心的颤动,不敢长久与之对视。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为何那么多赳赳武将,权谋强人都会在莫高窟前低下头等待宗教的裁判;那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会前仆后继的来到这艰苦的荒漠中修缮洞窟。莫高窟的魅力在于无论你是否信仰佛教,在这你都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拥有自己内心的佛。
我再次抬头,注视着现在佛的双眸,感觉大千世界之中唯有此刻真实······
我这一生不论前尘,不修来世,只问今朝。
沙原隐泉---鸣沙山、月牙泉
暗夜,听山上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
明晨,远离喧嚣借明净的水色把耳根洗净。
低头,看够泉水的湛绿;
抬头,望见灿烂的沙壁。
山,名为鸣沙山;
泉,名为月牙泉。
皆在敦煌境内。
在茫茫的大漠中缓缓前行,沙丘连绵,无边无际。金色的沙粒上,你看不到修缮好的路径,随处可见的,是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它们属于骆驼,属于飞鸟,属于不知名的小动物,当然,也有来自你我的,这儿,最容易留下我们来过的痕迹。
你深一脚浅一脚的往沙丘上爬去,满眼都是灿烂的金黄色。不经意间,你惊鸿一瞥,发现山脚下的异样,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湾清泉,横卧山底。一瞬间,你想到了很多,漫天的风沙,难道从未将她填平;干燥的环境,可曾耗尽她最后一滴甘露;迷途的旅人,可否把她视为自己的救赎……再多的想法,最后只得化成像慈父心疼女儿一样的呼唤: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
多少人不辞千里而来,只为一观这沙泉共存的奇景。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
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天下雄关---嘉峪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
歌不尽乱世烽火。
兵戈不息,战马嘶鸣,
胡琴诉说着战士的血泪事迹,
身负国家,
却等不到良人归来的那一刻。
我们在一天最热的时候来到了嘉峪关的关城,阳光照的人发昏,耳边听着导游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觉得头脑晕眩,嗡嗡作响。我不经感叹,真不知古代的士兵们是如何年复一年,驻守在这艰苦的边疆的。
在队伍解散后我独自 登上城墙。城墙高耸,周 围的景物建筑尽收眼底,连远处的群山都似乎屈服身下。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为何千古以来帝王为江山而争夺不休,这指点江山的感觉真是容易让人迷失心神。
可这风光权利的背后,却是兵戈铁马的残酷战争,是战士们的血泪与坚守,是远方佳人无尽的等待……
关城可以修缮,建筑可以再塑,可属于历史的故事却留在风中回响千年,每一次厮杀的痕迹都隐藏在了砖石之下,被这座古老的关城所见证。
灿若明霞---张掖丹霞地貌
一眼七彩丹霞,
天下群山无色。
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
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
丹霞地貌的美丽,将世间最华丽的辞藻映衬的荒凉。山下的祈福亭中挂满了风铃,大概,在这么美的地方祈福,美梦可以成真,誓言可以永恒吧。
旅行心得
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看惯了江南烟雨的我们,爱上了西北的豪情雄壮。
大漠的风声依旧在耳畔呼啸,
那天上的云霞早已透过双眸映入心底。
在这里,
这本是苍凉寂寞的地方,
却留下了我们最绚烂的回忆。
当你苦恼无解时,出门走走吧,
看看天,看看山,
看看河流,看看树木······
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什么无法解答,
历经千年的自然会告诉你一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