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甄洛失去宠爱后,心情沉闷写下的《塘上行》,这首诗也成了她的催命符。
短短40年的人生,甄洛陪着曹丕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却败给了曹丕的绝情。
甄宓的不凡,不爱女红爱读书
甄洛生于乱世,但是她却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她生在官宦家庭,祖上曾位及太保,家境还算殷实。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但是在甄洛三岁时就去世了。
甄洛兄弟姐妹众多,她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她是最小的那个。虽然父亲早逝,但甄洛并没有太缺失父爱,她的三个哥哥在她的成长路上扮演了她半个父亲的角色。
据传甄洛还是婴儿的时候,在她每晚睡觉的时候家人总会看到一种奇观——半空中有一件玉衣自动盖在甄洛的身上,似乎这样能够保护甄洛不受寒冷和梦魇。
家人对这种现象很惊讶,随即找来相士刘良为甄洛看相,这一看可了不得。
甄洛自小就喜欢读书,聪慧无比,记忆力也很好,几乎能过目不忘。
但是在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候的女孩是不鼓励读书的。
小甄洛才不管什么规矩,她没有自己的书房,也没有笔墨纸砚,她就偷偷跑到哥哥们的书房看书学习。
哥哥们发现小妹妹竟然不去学女红,而是跑来学习写字看书,都一阵好笑,并取笑她。
那时候的女孩只要会做一些女红,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再找一个如意郎君,然后好好侍奉夫君和公婆,一辈子就很好很满足了,所以很难再去想其他的事情。
甄洛十岁那年,董卓遭到各方讨伐,在雒阳待不下去就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
走的时候董卓在雒阳的宫殿放了一把火,致使太多人流离失所、缺衣短粮。
按理说十岁的孩子该是不懂什么,但是甄洛却已知晓“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
“灾荒年份,我们甄家衣食不愁,外面却有大量灾民,多行不义必自毙,若是我们黑心提高粮价必会引起不满,甚至会招来盗贼和劫匪。我们不如把粮食发放给邻里,赈济灾民,做一些善事。”
甄洛心善扬名,袁绍为子下聘
甄洛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这对战乱年代的这个家族打击很大。
本身婆媳之间就会有说不清的矛盾和隔阂,现在儿子没有了,甄洛的母亲就更加刻薄了。
甄洛的二嫂因为夫君的去世伤痛不已,悲伤的时候还要做日常琐事,还要细心照料孩子,还要忍受婆婆的刁难和指责。
“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细心照顾唯一的孩子,还要照顾一家人,多不容易啊!道理上讲,您对待她要当成是儿媳妇,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母亲听了甄洛的话惭愧得流泪,之后也对儿媳好很多,二嫂对甄洛也很感激。
就这样,小小年纪善良的甄洛就名扬乡间,她聪敏善良的事迹被袁绍知晓了。
袁绍听说甄家有这么一个优秀出色的女儿,便想要讨来做他儿媳妇。
公元199年,袁绍派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独留甄洛一人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公元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丕直接率军冲进了袁绍的府邸。
美色惊人嫁曹丕,夫妻恩爱婆媳敬
曹丕看着美得无边的甄洛震撼无比,甚至愿意将自己的魂魄牢牢地依附在甄洛的身上。
曹操也被甄洛深深吸引,但是他知晓这美人是儿子所好,便将甄洛许配给了曹丕。
成亲后,曹丕对甄洛很宠爱,甄洛的美貌、才情和贤淑,都让曹丕爱不释手。
甄洛的到来,让曹丕不再亲近她们,只宠着甄洛一人,不嫉妒才怪。
甄洛不但与曹丕恩爱感情深厚,她与曹丕的母亲卞氏也相处得十分融洽。
甄洛为任氏的求情这件事,就让婆婆卞氏很赞赏,日常生活中,甄洛也很孝顺卞氏。
曹丕为了让甄洛放心,便假传消息说母亲身体并无大碍,已经痊愈。
君王之爱难长久,爱恨交织毒入肠
曹丕和儿女们都随曹操出行,甄洛知晓婆婆会照料好儿女,便安心养病。
郭照是被人当礼物送到曹府的,但是郭照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宫人,她费尽所有的心思接近曹丕。
公元220年十月二十八日,曹丕废除汉献帝,自己登基为帝,建立魏朝,即为魏文帝。
被冷落的甄洛不甘就这样失去曹丕的爱,她想要再次得到丈夫的宠爱。
甄洛一嫁袁熙二嫁曹丕,在曹丕这里她得到了爱情,但是幸也曹丕不幸也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