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捕计划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滔滔江水哺育着424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坐长江轮时,随处可以看到江豚,它们"衣食无忧",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猪一样。长江流域的居民对此习以为常,而江豚那时也只是普通物种,和珍稀保护物种挨不上边。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许多人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以前长江每年也设置过禁渔期,期限为三个月。为什么现在开始实施的禁渔期要十年之久?对此,专家解释,以四大家鱼为例,它们繁殖成长通常需要四年。禁渔期设置十年,可以让它们繁衍两三代,这样它们的数量才可以恢复,个体也能越来越大,才能出优质的鱼。以往三个月的禁渔期,生长的鱼还不够三天捕捞,每年7月1日开捕后,过去三个月的繁殖成果几天内就被"绝户网"打捞殆尽,鱼类种群依然无法繁衍壮大。
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现在我们食用的鱼类大多是人工养殖鱼塘提供的。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人工养殖鱼类在经过多代繁衍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遗传多样性退化,需要补充优质的野生亲鱼改善种群,长江正是鱼类的天然种质资源库。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好长江这个基因库,可能将来会连最普通的四大家鱼都吃不到。
长江作为我国"淡水鱼类的摇篮", 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鱼类有424种,其中180多种为长江特有。
曾是长江里最多的经济鱼类,如今资源量已大幅萎缩,种苗发生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产卵量从最高1200亿尾降至最低不足10亿尾。据统计,长江上游有79种鱼类为受威胁物种,居国内各大河流之首,中华绒螯蟹资源也接近枯竭。
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已经严重衰退,酷渔滥捕是破坏水生生物资源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竭泽而渔,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保护野生渔业资源为什么很重要?鱼类基因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会不断退化,而野生鱼起着鱼类基因库的作用,因此野生鱼的减少会带来长远隐患,导致将来无鱼可吃。
10年禁渔,将为多数鱼类争取2至3个世代繁衍,缓解当下长江鱼少之困,也为长江江豚在内许多旗舰物种的保护带来了希望,是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