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往事(1)

那年,我毕业分配在市毛巾厂,那个时候政企不分,单位领导经常调动,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工厂里车间生产常年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生产上一旦遇到事情,各车间各部门相互推诿。

办公楼里面的科室一排一排的,排满了三层楼,人满为患,大家整天捧着茶杯胡聊乱侃,什么国际形势、国内大事、社会新闻、坊间传闻,他们无一不晓,无一不议。大家都这样人浮于事,管理松散,效率低下,厂里一直就那几款产品,多年不变,库存堆积如山,企业年年亏损,工人工资经常发不出来,每次都是拖欠很久,再去从不同银行贷款维持运转。已经这样,厂领导还是不思进取,敷衍了事,就靠一点裙带关系,在厂里作威作福。

记得有一王姓厂长,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其他单位调到过来的,看他那身宽脸大、臀肥腰粗的样子,估计是在原单位男女关系东窗事发,换个工厂避避风头的。有一次,车间工艺调整,刚好我负责纹板制定,有不明白的细节,到办公楼技术部门咨询,王姓厂长正好大大咧咧的坐在那里,官腔十足,摇头摆尾的,我不知道哪里惹到他了?他忽然语重心长眼翻白珠的对我说:“小吴啊,不是我说你,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跟我说话呢。”

我去,什么玩意啊?还没有资格,大清皇帝南巡来了?不过,我迫于那份淫威,赶紧逃了出来,后来才知道,那家伙又在技术部门物色到了新的猎物,我那天去咨询事情,无意之中打扰了他的好事。

这样的企业现状,在九十年代,全国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不得不重视起来,于是就有了九二年邓公南巡谈话,年底十四大召开,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目标,朱镕基总理肩负重任,抱着粉身碎骨的决心,推行深化国营集体企业的体制改革。

我们单位是一个集体老厂,早就风烛残年,负步履维艰,企业改制浪潮中首当其冲属于改制对象。那一阵子厂里各路牛鬼蛇神,简直群魔乱舞,拨乱反正,拨反乱正,几经波折,最后,工厂就如垂暮之间的老人,早就回天乏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择日张榜公布,有人留岗有人下岗,一时厂里厂外,明争暗斗,兴风作浪,风云变幻,呼天抢地,那些没背景没资历没关系的工人纷纷下岗了。

虽然政府一再强调关心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但是,谈何容易啊,工厂难得留岗的一些机会,早成了某些人权柄之下的交易,普通工人很少能够真正再就业的。

于是,随处可见熟悉的工人们在菜场卖菜,在街头摆摊,在路上骑三轮车…..大家不得已,纷纷自谋出路了。记得有个叫刘毅的仓库保管,刚刚拿到某函授学院大专毕业证,逢人就吹嘘,没事总显摆,恨不得把校徽别到脑门上。没想到这次也不幸下岗了,他身体赢弱瘦削,腰间盘突出,走路都要弓腰驼背的,一副弱不经风的模样,没想到自从下岗以后,他竟然蹬起了三轮车,天天撅着屁股满大街的乱窜。

下岗带来外出打工潮,我经常听说有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开始外出打工了,虽然背井离乡,但是外面收入比原来高多了,很多人还是选择外出了;也有一些能力突出的人,他们四处活动,拉皮条挖墙角,就着厂里原先的资源,纷纷忙着下海经商去了。

在那个时代,不懂逢迎不会溜须拍马,又没有社会关系,是很难在单位里生存下去的,所以,我成了厂里第一批就下岗的员工。不久之后,为了生存,我唱着李琛的那首窗外:“再见了亲爱的梦中女孩,假如有一天我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跟着朋友一起外出了,开始了常年在外的漂泊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