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了懒惰和勤奋,现在人们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状态,叫做:看起来很勤奋。
主要症状表现为在朋友圈连续发类似“早安,世界相信你的努力,加油!”“好累。不过轻松的都是下坡路,只有上坡才会艰难,微笑面对!”之类的动态。
看起来正能量爆棚,可是吃喝玩乐聚会,从没少过他们,他们口中的伟大事业看上去三天两头都在换。
2.
这是一个崇尚忙碌的时代。站在城市的街头,人流车辆从你身边经过,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川流不息。
也就像河流一样,在眼前,却抓不住。
所有人看起来都步履匆匆,傍晚公交车上的人们大多形容憔悴。上班族们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内忙得团团转,在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周末大肆娱乐,周而复始。
我们轻车熟路地写着各种工作总结,却很少有人对自己的生活复盘。不止是懒惰,更加多的可能是害怕,害怕放眼回顾自己过去的一个月、半年、一年,明明忙得焦头烂额,却发现获得寥寥。
3.
中华民族自古以勤劳为美德,而勤劳的定义有发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偏差,变成了忙。
两个员工,一个天天熬夜加班,另一个天天准时上下班,那么通常后一个如果被评为优秀员工那是会引起民愤的,即使他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就像读书时候的学神级人物,永远搞怪捣乱,却永远都考一个很拽的分数。学沫们羡慕嫉妒恨,但也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依旧漫无目的兢兢业业地刷题,依旧收效甚微。
4.
忙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人们安慰自己的一剂良方。
用忙碌来营造一种学习认真,工作努力,积极向上的假象。
感觉迷茫,让自己忙起来。
失恋了,让自己忙起来。
家人去世了,让自己忙起来。
忙起来,成为了我们麻痹自己的手段,伤痛从未愈合,忙碌不过是暂时的遗忘。
伤疤从来都在原处,即使你不去看它。
问题没有解决,因为你根本没有正面直视它,你选择了逃避,逃避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生课题。
你用忙碌掩盖迷茫,终究会带来更加庞大的无力。
4.
给自己一点时间,没有干扰的时间,每天早起十分钟,写下一天的计划。晚上再回头看看今天都做了什么。
加起来不过刷一会微博的时间,但是刷微博并不会告诉你,你身处何方,你将要去往何处。
从一天的计划,逐步到一个月的计划,一年的计划,甚至是一生的计划。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的战略前瞻性。就像马克思可以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形态推演出来一样。所有的杰出的政治家、企业家无不是具有长远的目光的。
知名电影人陈国富说他二十几岁的时候还窝在台北郊外山腰的矮房里,每天只看书,没收入,还要靠家里人的接济。但是他也没有盲目的出去工作挣钱,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5.
你洗一万个盘子,也变不成酒店老板。
我们总在说努力,但是如果是在一条错的路上,再怎么努力,不过是错得更加离谱罢了。不要想着战略不足,战术来凑,战略直接决定了你格局。
如果你想当老板,那么你的努力方向绝对不止是刷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