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一)一部文人的清供

今天开始,读明代文人文震亨的《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志》,是明代文人文震亨写于晚明崇祯年间的一部书。

《长物志》名“长物”,取身外之物的意思,采自《世说新语》中王恭的故事。多余之物,无关生存实用,这其实就是艺术的实质。

《长物志》全书十二卷,为中国古代造园名著之一,是对历代造园及作者造园的实践总结。共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鸟、书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部。

《长物志》的写作对象是幽人,韵士,而非普通大众,其主要追求建筑与生活中的雅、古、隐。古是评价的最终标准,隐是雅古背后选择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园林中的物,则是文人精神世界的符号代码,一草一木,都投射了文人的心灵世界,审美趣味。


文震亨何须人也?

文震亨(1585——1645年),字启美,晚明南直隶苏州府长训人。生于官宦书香门第。曾祖父文徽明,乃与沈周、唐寅、仇英其名的书画大家。祖父文彭,官至国子监博士,以书画、篆刻名重一时。其父文元发,官至卫辉同知,兄文震孟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生。

文震亨官至中书舍人,曾因声援东林党人几被累罪,又因黄道周触怒崇祯下狱事,受牵连,后获释复职。

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顺治三年(1645)六月清兵攻陷苏州。文震亨避地阳澄湖畔,闻剃发令而投湖自尽,家人救起,后绝世六日,呕血而亡。


就这样一位热衷于政治的人,却写出了具有闲情和趣味的《长物志》。殉国与趣味,“出”的热烈与“隐”的渴望,如此奇妙的统一在他的身上,这就是晚明文人,无论自己经历什么,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浓郁的文化符号。

长物,为多余之物。生逢晚明的文震亨,不也是一个多余的人吗?与旧的时代,他已成为昨日黄花,而面对新的时代,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多少的无奈呢。

在这样的状态下,许多文人都选择在山水之间隐逸。寄情于山水,既可以派遣内心的郁闷之情,又可以以山水为乐,赋诗作文,何乐而不为呢。


文人写山水,有天然的优势。较高的文学素养,使他们看待世上万物,自有一种清雅之姿。独特的审美,又赋予世上万事万物一种绝世的清美。

也因此,一部《长物志》,不过是文人的清供而已。

《长物志》所写,不是奇物,怪物,而是平常日用之物,虽追求一种极致的雅致,却也带有一种生活的情味。而我们捧读此书,不也正是为的一种生活的情味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