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20170428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262天)
《 孩子到底要“偷”什么》(作者:任丽)摘录:
问题探因:
1、“偷窃”代表了孩子未满足的需要。
在一个道德感或规则感极强的家庭,孩子的行为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比如说,孩子想买一件喜欢的文具,妈妈说,你选的那个不好用,我给你买;孩子想吃学校旁边小食店的辣条,你说那个不卫生,不能吃;孩子想买几本玄幻小说,你说那些书没有价值,看了是浪费时间;孩子想买一张游戏卡,可以和同学一起打游戏,你说游戏会上瘾,不能玩……
你看看,孩子的需求,总是被家长合理地、无情地拒绝了。家长的拒绝,反而激发了孩子想要拥有的欲望,当他自身缺乏抵抗欲望的能力时,就会寻求自我满足的方法,那就是偷偷拿家长的钱,自己做主。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7卷P.20-P.21)
[玫瑰]Booboo微思录:
1、内在缺失的东西,总会不断地向外求,向外寻找。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也如此。生理营养如此,心理营养也如此,灵魂营养也如此。
2、《文学名著中的亲子智慧(水浒传篇)》:
哪里有压迫(压抑、压制),哪里就有反抗?压迫(压抑、压制)越强烈,反抗就越强烈。物理学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上至武林高手,下至泛泛之辈,皆如是;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平民走卒,均如此;男女老幼,概莫例外。
3、道德感极强的家长,规则感极强的家庭,却给孩子带来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否极泰来,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