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关于亲子沟通方法与技巧的文章,感觉与刘老师课上说的有很多不谋而合,转摘如下:
1、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说话,而且最好是“立刻”。因为当孩子主动与你沟通时,你一边看电视剧或者一边看报纸一边听,一次、两次、三次,你就会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我的妈妈或爸爸并不太在意我说的是什么。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关注别人说的什么,那么他为什么要关注你说了什么呢?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和你沟通的兴趣。因此,在孩子和你谈话时,你不能分散注意力,要专注,如果还能够及时提问,那么效果会更好。因为孩子会觉得他受到了关注,而且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她们的感受。如:当孩子和您讲述在幼儿园里的不开心时,即使在您听来似乎是很幼稚的理由,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没什么;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才会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毕竟他们也不想幼稚,不想犯错、不想打碎花瓶……有些时候实在是他们的能力有限。
3、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示对孩子的关注,以及对孩子说的话有兴趣。比如看着他的眼睛,或者是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或者蹲下身子,保持和孩子的眼神接触是平视的等等。
4、与孩子沟通时不要用贬低孩子的话。孩子的世界与想法和大人是不同的,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会再跟你谈了。严重者还会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而童年形成的自我价值将会延续到成年的发展,从小缺乏自信心,将会使孩子的人格无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发展。
5、沟通中停止喋喋不休地说教和“和尚念经般”的重复。沟通不是说教,父母不要总是在沟通的同时不忘说教。纽约一所大学的家庭教育专家,多瑞恩·米勒这样说,“在学校和家里,学龄期的孩子们都已经厌倦了集中注意力去听你对他的谆谆教导,他们更愿意自己决定该听些什么”。所以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仔细思考该如何把你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给他,从而避免你们之间的无效交流,也防止孩子对你的话“置若罔闻”。
再喜欢吃的东西,总吃也会腻,所以父母在沟通中还要减少重复。不停的重复同样的话,只会增加孩子的厌烦,让孩子习惯于直到你说到一定的遍数时才对你的话有所回应。所以,即使同样的话,也要改变所用的语气、文字和说话时的态度,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可能愿意听你说的话,并且按照你的话去做。
6、沟通中父母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全家一起到外面吃饭回来;或者一起去逛街回来,更或者到一个地方游玩回来,父母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以及对事情的看法,这样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毫无拘束地说出他们自己的心里话,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
7、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清楚明确地了解到你是接纳、关心和爱她的!而这份爱和她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还是一个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惹祸的孩子无关。
以上所述,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熟知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往往因为血缘关系而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如果家长能把亲子关系看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那么亲子沟通就会顺畅很多。而良好有效的亲子沟通,能使亲子间的感情更为融洽,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