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这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用最小的力启动行动,然后用惯性超额完成。
关于理论方面,书中大概用了一半的篇幅来写,但是我没怎么看。1是对这些理论的东西本就不太看重,2 相关基础知识少,看懂需要花费大精力,索性就不看,3 在我还没接触到《微习惯》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在别人的影响下开始应用微习惯,并且略有成效。所以理论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如何去做。
重点看此书的两个部分,一个微习惯的八步走:
1 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性质:每一个微习惯占用的时间很短,甚至不足1min,但是建议同时建立的微习惯不超过4个,否则“完成微习惯”这件事本身都会给你带来压力和阻力。所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现状,选择不超过4个的微习惯。
2 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核心目的,对应目的就是核心动力。请深入挖掘你设定每个微习惯背后的真实目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发自内心的动力,才是最强有力的支撑。
3 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习惯依据有两类,一类是时间,一类是行为。比如每天晚上9点我要看书,是一种时间依据。每次吃完饭后就站一会儿,这是行为依据。作者建议给自己的习惯找到依据,让自己的习惯能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但是并不建议只寻找一个习惯依据,如果只有一个习惯依据,一旦某天依据没有发生或时间依据被其他因素影响不能达成,那么在依据之外的时刻我们也不会想要去完成微习惯。多个依据能让微习惯更具有弹性。
4 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回报给予回报,成功带来成功。完成微习惯得到的回报不止完成任务本身,还有多频次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自我认可。而这个成就感和自我认可又能提升我们在其他事情上的自信,提高行动力。
5 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将微习惯记录下来会提升它在大脑中的重要程度,同时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回顾是否完成能够提升成就感,同时查漏补缺。我非常认同提升成就感这一项。大脑总是善于遗忘,用记录的形式将自己每一天完成的微习惯记录下来,那么等到1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后你会被自己 的坚持所震惊。你会发现,原来你这么棒!这么厉害!微习惯真的太简单了,如果你漏掉了哪个,利用睡前的几分钟赶紧补起来吧。
6 微量开始,超额完成:这一步是整个微习惯的核心。也是一句话书评的来源:用最小的力启动行动,然后用惯性超额完成。一个行动的开始需要消耗意志力,微习惯将开始时意志力的消耗降到最低,开始之后动力自然产生,大概率行动会超额完成。事情越简单越容易去行动。微习惯就很简单,比如一个仰卧起坐,一个臀桥,一页书。轻易完成的成就感会促使我们再去完成一组,喏,超额完成了。但是微习惯并不是百利无害,因为我们很容易踏入一些陷阱里,这时候就要按第七步来行动。
7 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在我们不停的完成一个个微习惯后,微习惯就会被认为很简单,潜意识里给自己提高目标增加期待。完成1个很轻松的时候,期待会希望完成2个,完成2个之后又期待5个。一定要分清,2个或者5个是我们的微习惯还是潜意识里的高期待。在没有充分准备的状态下提高期待,很可能打破我们长久以来的坚持。
8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当你自然而然的去做一件事情,不再去考虑为什么,不再去考虑事件、地点、人员是否合适,你做或者不做的时候也不太能引起你的情绪波动,不额外占用你的注意力,那么这个事情就成为了一个习惯。你无需再为他费心,顺其自然就好。
一个是微习惯八大原则:
1 绝不要自欺欺人:这个点很有意思。所谓自欺欺人就是暗中条高期待,明明只给自己定了1个仰卧起坐,却偷偷要求自己不止达成1个,作者希望超额的完成来自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目标的要求。因为目标要求所消耗的意志力要远远大于自己的意愿,这样虽然能完成当下目标却会影响其他事情的完成。(可联系八步走中的第七步)
2 满足每一个进步:这一句话我也很喜欢。对小小的进步感到满意和标准低并不是一回事儿。微习惯太小了,我们常常将其归为微不足道,不认可如此容易完成的一个“成功”。事实是,这就是我们的“成功”。哪怕它微不足道哪怕它轻易达成,他就是我们的成就。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欢呼。在微习惯的达成上,只有完成不完成,从来没有标准太低。
CM:我想到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常常对自己所具备的技能不屑一顾,渴望自己所没有的能力。举个例子,我弟弟在全国顶尖设计公司做设计师,我跟他说你这么厉害,设计一门课程可以在朋友圈里教大家,我弟弟说不敢,心虚,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我一个姐姐,在世界百强企业任项目管理经理,有长达15年的管理经验,与十几个部门同事打交道。我跟她说你可以把你的能力教给别人,姐姐说,她不觉得这能带来什么。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一直在不停的学习各种课程,各种技能,希望通过学习达到致富之路。他们认为:他人必有优点。别人是你眼中的他,你也是别人眼中的他。何不先找找自己的优点。满足小小的进度,而不是把进步归为标准低。
3 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回报能促进行动,而大的回报大概率在之后,如何在当下促进行动,就是建立微习惯-回报体系。是否相关不重要,只要让大脑认为这是微习惯完成后的回报就可以。用回报刺激微习惯的完成,微习惯的完成积累大回报。嗯,正向循环。
4 保持头脑清醒:取得进步后大脑会产生成就感或自我认可等正向刺激,为了进一步获取这些正向刺激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微习惯,表面上看是一种正向促进,实则已经踏入岔路口。1 追逐“正向刺激”的同时就偏离了建立微习惯的初衷,重心由完成变成了获取“刺激”,2)为了获取刺激我们自然而然的放大期望,增加每天的完成额度,消耗的精力、意志力也随之增加,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也随之增加。这时我们就会处在随时因为阻力而失败的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CM:细想一下,这个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逛街只想买双鞋,结果拿回一摞衣服;加入学习群是为了进步,结果成了聊天灌水基地;(这两个例子好没有说服力呀。)在网络上学习各种知识是为了精进自己,却沉溺于学习这个行为。我不是在否定,只是大脑太容易走岔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时刻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插入一个临时想起的经历:曾经我报过一个写作课,因为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提示,很没头绪,看课程也是一种比较乱的状态,然后我很不开心,进而放弃了课程,这个就是在这件事上走了岔路。
5 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这一点是让我们不要跟自己的抵触对着干,可以将目标再缩小,缩小到不再产生强烈的情绪位置。毕竟任何一个行动都是由许多步骤组合而成。这里有一个需要的注意的点:不要因为步骤太小而不屑去做。微小步骤的未完成不是因为“完不成”而是太简单而“不去做”。
6 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让潜意识里认为这件事很轻松,能够是我们降低对困难的预估,从而更容易采取行动。
7 绝不要小看微步骤:嗯,大概意思已经在第五点说过了。
8 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不是制定更大的目标:我们往往急于成功,所以初期总倾向于给自己定一个比较宏大的目标。不如反着来试一下,目标渺小,结果丰硕的状态反而更好。
写了三天终于写完了,也许理解有偏差,仅供参考。
最后,问一个问题,也是立一个flag,思考一下现在的你在做什么?有没有走到岔路上。
注:
1 写着写着飘了,本来简单理性风格,后面变成絮叨吐槽风格
2 CM:英文全拼是connect message(我猜的,原英文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