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刷朋友圈,几乎全都是关于母亲节的状态:有发声说放下羞涩要对母亲讲我爱你;有费劲心思挑选礼物准备给母亲一个惊喜;还有转发公众号推送的“关于母亲节,你不得不知道的58个小故事”等等。
记忆里我第一次知道“母亲节”是在高中,男生女生对这个西方节日满是新奇,我用零花钱在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几束假花,严格来说都不是花,就是塑料纸折成花的样子,用彩纸做花瓣,底部接一根纯色的吸管,几毛钱一支,颜色多选。现在想来实在是简陋寒酸,可母亲喜欢的不得了,见着亲戚就说我长大了,还给她送花呢。之后我也陆陆续续买过一些小礼物,钱包铃铛之类的,有好些现在还放在家里,别人问起母亲也是兴致勃勃的细细讲述。
现在想起来,当年的我完全体察不到母亲内心的波动,只觉得挑选礼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有着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情,单纯的以为报答母亲是这样欢喜又轻松的事情。
老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母亲的累”。现在身边很多姐妹结婚生子,我看着他们从甜蜜的爱恋到琐碎的生活,孩子出生后更是完全没了自我,没时间、没精力、没想法,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想到之后几十年都要以这小小的人儿为重心并且心甘情愿,是怎样深沉的爱啊!
网上流传过一组漫画,对比了女生做母亲前后的变化。例如:娱乐时间从逛街看电影到哄孩子睡觉、陪孩子做游戏;金钱的去向从买衣服做美容到给孩子买奶粉买玩具;对自己母亲的理解从“?”变成了“!”等等,画风滑稽却真挚动人,母亲不只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且是生活里的细枝末节,一举一动。
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世上只有妈妈好》,上学的时候书上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到今天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看到听到的越来越多,内心却越来越惶恐,因为越来越明白什么叫无以为报,这不是买一件礼物,吃一顿大餐,参加一个欧洲十日游能够报答的,这份爱,太伟大。以牺牲为前提,以爱护为寻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垒砌成高高的灯塔,给我温暖,也让我热泪盈眶。
我在码下这些字的时候,母亲正在隔壁房间整理我明天出差的行李,其实我已经都收拾好了,可她依旧不放心,还是要一件件检查一遍。
“妈,明天是母亲节,我不能陪你了,对不起!”
“......”
“妈?”
“啥节不节的,明天还得去那边房子看看,得在你回来前都收拾了,你回来好休息,一个人出去照顾好自己,多带点钱,冷了饿了的别舍不得。”
我知道,母亲肯定又在行李箱的口袋塞钱了。
还是早点休息吧,这么多年,只有我睡下了,母亲才会睡。
一直如此。
晚安,妈妈,还有,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