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天看上去没用的书,未来总会有用的
这和上面第二点(见《读书杂谈(一)》)是相通的。正如我上文提到的我那位朋友,他自己在看书时也不知道看某本书的具体用途是什么,但是等到了“战胜拖延”这个具体的任务出现之后,原本看似无关、无用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就自发汇集到一起,为“战胜拖延”提供思想上的支持,最终促成了他的行动。
如果读书看似无用,实为有用,那么当我们听到诸如“读这些书有什么用”的论调时,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
所以,关键在于,什么叫“没用”,即“没有用处”。
很多人(也可以说是几乎所有人)在说某个东西“没用”的时候,他们指的其实是“不能马上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且在能看到的未来,不可能以想象得到的方式满足某方面的需求”。
任何东西,如果当下用不上,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论怎么想都想不出来能怎么用,那就是“和自己完全无关”,谁都不愿意去学的。这一认识,几乎为所有人共享,没有什么区别。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书看得如痴如醉?
因为他们“能看到的未来”和“能想象到的知识运用方式”比其他人远得多、广得多。
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如同一个个“点”,而知识的运用,则相当于将已有的“点”连接成“线”,再将“线”编成“网”。阅读量越大,“点”的数量越多,能够连接的“线”越多,能够编出的“网”越大。当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时,眼前的问题会自动触发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一些看上去“和问题完全无关的知识”也会被触发——也就是“由于知识储备量足够大,遇到问题时突然想到了新的运用方式”。那种“醍醐灌顶”或者“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是很让人兴奋的。
虽然听上去有点像嗑药,但是追求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的确是读书的动力之一——对于体会过这种感觉的人而言,这是个绝对有诱惑力的需求。此外,“醍醐灌顶”是一种随机出现的状态,就像打游戏时随机掉下来的装备一样,因此,每天都打游戏或者经常抽奖的朋友应该能够体会到怀着这种心情读书是个什么状态——深度沉迷,欲罢不能。
好奇心是可以培养的。当在某种场合中运用过自己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尤其是那些“没想到会在这时候用上”的知识),体会到知识对自己的改变和增益后,你会逐渐明白,今天看到的,似乎没什么用的知识,说不定就会在某个时候以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式被运用——以往读过的一切,都会是自己未来获得的惊喜的一部分。这种“不确定的奖励”,也像是打游戏时等着系统不定期掉装备一样,可以让人上瘾。
但是,怀着这种想法读书,“惊喜”也可能会变成折磨——以前没看过书,不知道天底下还有这么回事也就算了;现在看过书了,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将现状变得更好,这种“我明明都知道,可到头来还是错过了”的懊丧、后悔,和学生因为粗心大意算错题导致错过了唾手可得的一百分是一样的。这种感觉有多折磨人大家应该都有体会,正是因为有体会,所以没有人会让自己一直在这种揪心的感觉下生活。要摆脱这种折磨,要么被动逃避,自欺欺人,要么主动出击,学以致用。
四、阅读能力和速度的培养,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
长期来看,阅读速度的提升,就是一本本书垒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明白这一点其实是最近的事。因为最近我才觉得自己的阅读速度终于算“可以拿去用了”。
以前看到那些博览群书的人一个小时可以看上一本书,心里很羡慕,看了自己也试着刻意提高阅读速度,结果发现速度提升之后书里的内容根本没看进去。以及对自己愚笨的自卑,全然不知道、不曾意识到这样的阅读速度背后有着多少练习——看书看得快,那都是之前读的一本本的书练出来的。
说白了,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反映。
一味地看很容易理解的书是练不出阅读速度的。一天看上几十万上百万字的网络小说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有多强的阅读能力——能两三天看完一部网络小说的人满大街都是,但是能两三天看完《资本论》的人却很少。大量低层次的阅读并不能提升阅读能力。阅读速度的提升,往往是看过那些自己原本不熟悉、不那么容易理解的书,在看懂了之后,再回过头去看那些相对容易看懂的书,就觉得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了。这其实是大脑经过锻炼之后“肌肉”更发达的结果。
阅读能力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种是对某个领域的熟悉程度,即所谓的“精专”。长期阅读某个领域的书籍,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掌握越熟悉,读书的速度自然越快——很多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没有必要去看,看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好了。很多专家学者之所以能够半小时甚至十分钟看一本专著,是因为专著内往往有很多综述研究领域内前人成果的内容,熟悉的人完全可以跳过这些章节,只看专著中有独创性的内容。
第二种是基础知识量的积累,即所谓“广博”。这一点在进入新领域时尤其重要。同样是读历史,但如果是读数学史,那么学过数学的人读起来显然要比没有学过数学的人要快。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说法:阻碍人继续深入阅读的,往往是数学。其实不只是数学,任何具备基础性地位的学科知识都是一样,比如逻辑学和哲学,以及其他和思维方式相关的书籍。没有这些学科知识作为基础,你在读书时很难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缺少逻辑学知识,看不出作者论证中的逻辑漏洞,往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前者鼻子走;如果缺少数学知识,很多专业性较强的书都是读不了的,这会极大地限制你的阅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