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用一些“护心术”保护着自己的精神领地,但很少人知道自己是怎么保护自己的,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保护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水平高低。所以,很多人在糊糊涂涂地“醒睡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期处在心理的疾病状态或不健康状态。
防御在精神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同样、全系列的防御机制都可能发生在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状态中
如果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抽象能力、整合能力、现实检验和观察自我、一些自我力量、一些共情、信赖和亲密的能力,以及足够的完整性,那么治疗师就可以使用分析下诠释技术去消除或修饰病态的(适应不良的)防御群。
防御的评估——warm-ethics
温暖(warm)——低-基调性(马勒),情感隔离,僵化
共情(empathy)
信赖(trust)
抱持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
个性(identity)
亲密感(closeness)
稳定性(stability)
三种人际功能水平
低:自恋的——现实检验能力差,通过自己的幻想来看人,自闭
中:需求-满足的——极少对亲密感有兴趣,很少关心其他人的感受和功能
高:互助共情——关心彼此的心情、愿望、敏感度
人际关系的内在心理基础的四个阶段
自闭期(0-2个月)自体无法和客体区分开
共生期(3-6个月)融合的渴望与焦虑交替出现
分离-个体化阶段(7-36个月)
自体恒定(3岁以后)
常见的人格障碍群体所使用的防御
壁花(局外人)——回避、言谈的抑制、疏离
恶霸——向攻击者认同(通过使别人感受到跟他一样的恐惧感来缓解焦虑)
卑躬屈膝者——被动、禁欲主义、回避(避免其对自己攻击性的内疚感)
唐璜——性欲化(超我不足、虚无感)
拜金女——性欲化,回避(超我不足,自恋、口欲驱力)
母夜叉——敌意(分离焦虑,控制)
书呆子——抑制,回避
恶作剧者——投射性认同,点煤气灯(阉割恐惧,防御受惊吓)
“最适合距离”——疏离感 与 自体-客体融合焦虑 的折衷,防御性地与人保持距离但不会放弃感情上得联系
系链——“我会神奇般地使用这条链子,当我拉动它的时候,你就跑回我的身边。当我不拉它,我就不需要你”
隐形篱笆——“我不能深入谈这些,我用一堵墙把你隔离在外”
月亮——跟别人保持相对固定的情感距离
彗星——一会儿享受情感上的亲密,一会儿产生自体-客体融合焦虑
出逃的宾尼兔——不断地在情感上逃离关心他们以及追逐他们的人
防御和症状复合体
101种防御机制
1、投射——把自己的情感、冲动或愿望归结到另一个人身上,扭曲了看待这个人的态度
(最好在治疗的早期就让来访者面对自己的投射,让他们看到自己扭曲的想法)
A对B生气,却认为B对A生气
2、内射——在脑海里形成另一个人的心理表征
B的观点对A很有意义,A就在脑海中形成B的形象,并在某些情景下拿出来使用
3、幻觉——具有精神病性的人看到或听到一些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4、投射性认同——刺激对方产生如你的不愉快情感,并让对方表现得像那个曾经激发你讨厌情感的人一样
A从小被父母挑剔,A把挑剔投射给B,使B像A父母那样挑剔A
5、投射性指责——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具有现实感功能的人,不承认事实的发生,包括本质否认、行动上否认、幻想上否认、言语上否认
A“忘记”父母曾经的伤害
7、失区别(自体-客体融合)——变成他人想要你成为的样子(常因对丧失的恐惧)
8、分裂——把某些事物视为完美,另一些事物视为极度可憎,常见与精神病与边缘性人格障碍
(治疗中药当心那些一开始就赞美治疗师的病人,因为很快就会被他们愤怒地贬低)
9、泛灵论——把人类的属性赋予在非人类的实体上,常见于小孩与成年精神病人
10、去生命化——把一个人看作非人类,以此免去担忧,常见于精神病、严重的自恋性人格障碍、战争
11、反向形成——感受到事情的反面,常见是你如此友好以致无法说出自己是生气的
A以嬉戏的方式描述童年被虐待
12、撤销与仪式——违背超我以使你从被道德驾驭的感觉中解脱出来(撤销);象征性地做让自己感到内疚得事情来对抗良知(撤销),然后又用另一种象征性行为惩罚自己来赎罪(仪式)
13、隔离(情感)——从意识觉察中移除了对情感的感觉
A轻描淡写地描述对丈夫忽视
14、外化——一种特殊形式的投射,把内心的一部分体验成外界
(常见于内疚感的外化,是治疗中常见的阻抗,把来自内心的苛责感受为来自治疗师的批评)
15、转向自身——无法接受自己对他人有愤怒,而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常见于有自杀倾向的人
16、消极主义——拒绝合作,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不靠近他人
17、分隔——阻止自己进行整合,因为把事情摆在一起象征着一些糟糕的事情
18、敌意的攻击——进入争斗状态以掩饰不愉快的感觉
19、置换——对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到另一个人身上
A对B生气,无法表达,于是把愤怒表达在C身上
20、象征化——赋予心理功能某些不尽合理的涵义
21、凝缩——没有逻辑地把不同的想法、影像、客体表征联系在一起
22、幻象形成或做白日梦——有意识地想象一个忧愁或愉快得情景,并且知道那是一个幻想
23、搪塞——有意识地撒谎
24、虚构——在没有意识到得情况下
25、压抑——无意识地忘记一些感受和想法,用以避开任何负面的感受和想法,包括抑郁和愤怒
26、否定性幻觉——对发生在面前的引起负面情感的事情视而不见
27、力比多退行——对性和独立感到害怕或内疚,而避免自己变得性感或具有攻击性,而退行到更早的时期
28、自我退行——包括干扰自我功能、使用早期防御机制、用无能防御内疚感
29、现时退行——把注意力放在早年时光以便逃避当下的冲突
30、形态学退行——通过睡觉做梦来逃避当前的痛苦
31、压制——有意识地忘记一些感受和想法(在诠释性治疗里应该被解释,在支持性治疗里可以被鼓励,被视为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
32、与幻想认同——像幻想中的英雄那样行事
33、与父母潜意识愿望认同——做父母禁止的事情,把他们堕落的付诸行动,然后遭受父母惩罚缓解内疚感
34、向理想客体认同——模仿很棒的人,或被投射了全能感的人(如模仿父亲、迷信者)
35、向攻击者认同——因为曾经被虐待,而以虐待的方式对待他人,或者预感到敌意后抢先表现出不友善的态度
36、向受害者认同——认同早年家庭里的受害者,而容许自己被伤害,这是一种救赎的愿望,或者竭力白天愤怒或内疚感
37、向丧失的客体认同——重要人物去世,你表现得像他那样,以代替失去他的痛苦
38、向内射物认同——使一个内射物成为超我的一部分
39、对攻击者诱惑——以性或谄媚的方式诱惑攻击者以缓解恐惧(女人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可以改造一个坏男人,咨询师害怕来访者脱落而过度通融)
40、升华——从事有益的活动以象征某种幻想,由此培养一种健康的嗜好
41、挑逗/挑衅——表现出某种行为以使他人对你做某种事情,有时并没意识到
42、合理化——制造借口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事实之后
43、穷思竭虑——通过过度分析来回避某些负面情绪
44、逆恐行为——越是害怕什么,就越去做什么,以证明自己并不害怕
45、理智化——沉浸在一种理论中,以逃避自己的情感,经常与隔离一起使用
46、社会化与疏离——用社交能力来缓解自体客体融合焦虑和孤独感的负面感受(彗星人,周期性地进入人际关系体验温暖,以及周期性地逃离)
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给一种自我功能赋予象征性的涵义
48、自我功能抑制——对一种自我功能赋予性欲或攻击性的象征,以致与超我发生冲突,引起内疚焦虑抑郁等,大脑关闭这些自我功能以远离这些感受
49、理想化——认为某人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并不正确(自恋的投射、夸大自体与理想化双亲的融合、避免体验失望、理想化父母的移情)
50、贬低——瞧不起某人以维护自己的自尊(贬低、分裂、投射性指责组合的欺骗性渎职诉讼指控防御机制)
51、幽默——到处以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并不总是防御机制,但当比较突出时会成为轻躁狂)
52、具体化——使用“化学平衡”来诠释现实中的痛苦感受
53、不认同——试图让自己不跟自己的父母相似
故意嫁给一个父母不认同的人
54、团体形成——让自己身边围绕着一群人,这样就不会为自己的情感亲密或性愿望有所行动
55、禁欲主义——避免跟别人接触以避免丧失的痛苦
56、同性客体选择——经常跟同性朋友在一起,以避免跟异性接触的焦虑,常见于潜伏期和青春期
57、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情感上,以回避另一种引发焦虑或痛苦的情感
对亲密变得愤怒,以防御自体-客体融合焦虑
58、高度抽象化——荒谬地过度使用抽象原理,常见于精神病
59、缄默——停止说话以避免被看穿,一种特殊形式的压制
60、饶舌——喋喋不休,以阻止别人看穿而侵入自体
61、回避——远离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景以避免冲突性感受
62、被动——面对攻击时自动采取一种唯命是从的态度
63、自大感/全能感——认为自己无比全能,全能感遭到威胁时可能引发强烈愤怒或自杀倾向
64、转被动为主动——因为担忧即将发生、无法控制的痛苦,而主动引诱痛苦事件的发生,以得到操控感
被虐待的儿童,会主动引诱虐待事件的发生
65、躯体化——对自己身体及其功能有着意识上的象征性恐惧,尽管缺乏医学检查上的发现
66、正常化——相信自己没什么不妥,以逃避真实情况中的痛苦情绪
(咨询中不必对使用正常化的成人过于操心,试着去寻找最小化、合理化、外化等伴随的防御,找到被避开的令人尴尬的事情)
67、戏剧化——在行为和言谈中逐日额外的情绪以缓解因未被注意而产生的内心冲突
68、冲动化——受到打击后,依照驱力行事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撤销的一种特殊形式
69、物质滥用——用药物或酒精等物质来镇压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
70、黏人——紧紧地抓住拒绝你的人,以缓解因失去他们造成的自尊下降抑郁或敌意
71、哀怨——因为自己幼稚的愿望得不到照顾而抱怨
72、假性独立——故作坚强与独立,以避免口欲期愿望(依赖及被照顾)的尴尬,通常伴随着自大感
73、病理性利他主义——否认自己的口欲愿望,并把它投射到贫困者身上,然后代理性地感到被滋养,常常与投射、向受害者认同、受虐性挑衅、反向形成、自大感一起使用
74、点煤气灯——在其他人身上引起精神紊乱以摆脱自己的困扰感受
75、最小化——意识到一个痛苦的现实却有意识地轻视这个现实
76、夸大——在某件事情上渲染过头,包括灾难化和病理化
77、普遍化——把不喜欢的某个人看成是邪恶团体的一部分,以此回避对他的负面情绪
78、现实重构——否认现实以后,改变对所发生事情的印象
79、移情——无意识地将对以往情景和人际关系模式转移到当下的人身上
80、解离——整个人格面貌分离并变得无意识,以防御来自童年期被挑起的强烈情感
81、恐光症——对光回避,以回避窥视色情癖(偷窥)冲动
82、冷淡——对参加到活动中没有任何兴趣,以保护自己远离因私人信息暴露的沮丧或焦虑,回避口欲愿望被照顾的期待和关于控制的施虐性愿望
83、恐吓/欺凌——激起对方的敌意,以缓解恃强凌弱者因害怕失去爱而产生的负罪感和焦虑感
来访者询问过多关于咨询师的培训及能力,激起咨询师的内疚感和报复性幻想
84、弥补不足——驱走那些比自己更能整合的人
85、心因性抽搐——抽动以缓解紧张感或愤怒
86、内省——全神贯注与内在的沉思以缓解紧张或回避外在现实
87、有保留的同意——表达了部分的同意,以回避叛逆情绪
88、自我弱点本能化——为自己的情感容忍度或冲动控制方面的弱点赋予一个性别内涵
89、不真实——习惯性地伪造事实,表面上给人一种联结感,实际上是保持真实情感距离
90、超合理性——使用现实检验或逻辑思维来回避情感
91、含糊——委婉地提到所想的,以致没人能真正看出隐藏的细节
92、超唯美主义——陷入美和真理中,以回避现实的情感
93、肤浅——毫不犹豫地说着话,但并没想要表达很多
94、躯体暴力——通过毁灭一个客体,来消除它或其他置换客体带来的不愉快感
95、与受伤客体认同——效仿受伤客体
96、形式上的退行——停止使用逻辑、时间导向等次级思维,取而代之使用象征性、精简的初级思维方式来思考
97、超警觉——总是随时留意着,哪怕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时候
(超警觉保护人们远离充满焦虑、担心来自他人的攻击性、性欲等想法。一个人通过投射、在别人身上看到攻击性/性欲,然后以超警觉让自己远离自己投射出来的受禁止的念头)
98、时间置换到未来——想象将来的事情会如何美好,以回避现实的悲伤或被禁止愉悦感
99、疲劳——感到疲劳,以避免知道需要别人照顾的愧疚和口欲依赖
100、率真——表现得诚实并耿直,以掩盖事实上的攻击性
101、将自我批判转向客体——感到内疚或自责,却批判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