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歌见证着复兴中华的崛起,在它背后,更有一段峥嵘岁月。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缺少,粮食定量给。当时发粮证,一个月25斤粮食,一家半两油,几斤白面,半斤大米。那时的爷爷还不过14岁,更是需要长身体,可家里吃不上饭,粮食又少,无法喂起这么大一家子。
保定人坐火车不花钱。于是,爷爷坐车到清风店挖山药,一上车,整整一车厢的人们都拿着铁锹,背着竹筐。到了那里,人们蜂窝似的四散地跑,像寻宝一样满地找山药。东一下,西一下,这里动一动,那里翻一翻,把土都刨遍了。就连山药根,人们也抢着要。有的饿急了,用手匆匆拭去灰土,再一下掰开,马上就吃了。火车来了又走了,带来了一群寻找希望的人们,又带走了一个个装满收获的人们。
地上的身影越来越多,地下的山药越来越少。烈日当头,毒辣的阳光火烤着大地,豆大的汗珠渐渐布满额头,汗滴慢慢渗透衣衫,人们还是不知疲倦地挖着山药,仿佛这几天就是他们的希望。
夕阳染红了整片天空,落日余晖,提醒着人们早点赶路回家。每逢这时,爷爷会背着半筐山药,高高兴兴地回家。不管多少能补充家里充饥,所有人又有了希望,日子有了盼头。
爷爷十七,八岁时,已经挑起了家里的栋梁。每天,背着一捆沉甸甸的杂物到火车站售卖。天还没亮时,爷爷早已将一切准备好,只等公鸡报晓,带上行李踏入开往北京的火车。北京的车站,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到如今还可看见几户小贩高声炫卖。
那时的车站,有讨价还价的吵闹声,有各种小贩高声吆喝,有人来人往的杂乱。若想在这里卖掉东西,必先有一副好嗓门,盖得住车站的喧闹,压的住人们的话音;若想在这里卖掉东西,还要有博人眼球的玩意儿,吸得住人们的眼睛,留得住人们的心。可爷爷没有那么能说会道的嘴巴,只有勤劳能干的双手,支持家里的一切;爷爷没有新奇特别的玩意儿,只有那一件件朴实廉价的东西,养家糊口而已。
这一去,就是一整天。有时,匆匆忙忙的人们会把东西打翻或踩到崭新的布料,这时,爷爷就会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好;有时,一整个上午都会无人问津,只有匆匆而过的脚步,这时,爷爷就会有了上顿没下顿。
每到傍晚,爷爷会带着或多或少的钱票坐着火车回家,将一整天的收获带回家中。晚上,上灯了,一点点晕黄的灯光,留下了一个温馨的夜晚。
现在变得越来越美好,但那时的岁月却足够让人铭记一生,酸酸甜甜的滋味是永远无法忘却。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