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呱呱鸟
他使德意志帝国走向统一。
铁腕手段,鲜血铸就帝国。
十九世纪享誉欧洲的伟人。
俾斯麦主要的对手之一是法国拿破仑三世,到了三世的时候就没有一世开国皇帝的牛叉劲了,俾斯麦轻松战胜三世。
不过如果非得把俾斯麦与拿破仑一世比,确实地位和处境不一样,因为他只是首相,上面还有德意志皇帝。
威廉一世对他比较好,充分相信是极为重要的,威廉二世表面上挺客气,实际上没有怎么用他,尽给一些虚衔。
演讲的时候用了一个词,结果成了他的外号。
1862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在下院发表演讲,在慷慨激昂的演说词中,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无法用演说,也无法用多数派的决议来解决。
那用什么来解决当前的复杂问题呢,他的答案是非常强硬的,就是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结果大报、小报的媒体记者们抓住了这个难得的“金句”,集中炮火一通宣传,从此“铁血宰相”的名字就被安在了俾斯麦的头上。
奥托·冯·俾斯麦,名字中间有一个“冯”字。
一般的德国人只有名字,没有姓,姓只在特权阶层中使用,他们用姓来表示其显赫的家族。
冯是德语“von”的音译,一般后面跟的是祖先封地的名称,有封地的家族肯定是贵族。
我们这里的主人公,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爹叫费迪南德·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愚人节的那一天,奥托出生在普鲁士的申豪森庄园。
成为伟大人物之后大家就用姓来称呼了,这样整个家族都一起跟着沾光,本文以下就称“奥托·冯·俾斯麦”为“俾斯麦”。
俾斯麦年轻时的形象。
十一岁时俾斯麦的家长接到学校的评语,在鼓励的一段话后面,温和地提出了其主要的缺点。
这个孩子的缺点是,希望该生克制容易发怒的习惯,平时娱乐活动应注意适度,不要老是放纵自己,请不要对作业敷衍了事。
那个时候没有照片,发现了画师给他小时候画的一副像,他那个时候是一个结实的胖男孩,头发是乱蓬蓬的,嘴宽鼻子翘,双下巴,招风耳,眼神有些玩世不恭(可能是画师水平不太高)。
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为了统一德意志帝国,俾斯麦组织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发动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丹麦战败签订维也纳和约。
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战争,奥地利战败,在布拉格缔约,形成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
法国不愿意看到德国的统一,为阻止普鲁士的统一步骤,1870年法国向普宣战,俾斯麦领导的普鲁士军队攻入法国,俘虏拿破仑三世,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完成。
三国同盟
德国统一以后,俾斯麦审时度势希望休养生息,建设提升国家的国力,由于担心法国的报复,他采取结盟政策,以此来孤立法国。
1873年,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俄罗斯三国结盟,共同签订“三国同盟”,三角同盟持续了五年,由于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有利益冲突,俄国退出同盟。
1879年,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再续盟约,这是双边的“德奥同盟”,德意志帝国与俄国也签订双边条约,形成三个大国的联盟。
他精心策划,1882年与意大利,1883年与罗马尼亚,也签订了同盟条约,这些条约同盟的签订与建立,标志着德意志帝国成为欧洲的盟主。
他这辈子不容易,既复杂又矛盾。
俾斯麦在历史上的争议比较多,职业生涯也是有起伏,早期他属于顽固的保守派,1848年革命爆发时,他压制革命。
当他接管政权之后,面对复杂的局面,为了统一德意志帝国,不得不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妥协,联合社会各个力量,为了共同的统一事业忍辱负重。
特别是他担任普鲁士首相之后,实行“铁血政策”,按列宁的评价,他是按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容克是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历史学家们评价他是矛盾体,他是1848年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俾斯麦活了83岁,算是高寿。
1898年俾斯麦去世,他事先遗嘱拒绝国葬,选择了埋葬在自己庄园里的一片针叶林,这个地方很安静。
晚年的俾斯麦反对威廉二世的国策,在当年的辞呈中,他指责威廉二世破坏对俄的外交政策,他极力主张与大国之间保持同盟合作关系。
他一生都感激德皇威廉一世对他的充分信任与支持,最后他的墓碑上刻着,《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的忠实仆人》。
俾斯麦去世后,他的外交政策没有被威廉二世采纳,德国走向他曾经不愿意看到的军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爆发。
他和清朝的宰相李鸿章亲切会面。
1896年,来欧考察的李鸿章坐火车从俄国到了德国,期间拜访了俾斯麦,有记者发表报道,后来写进《李鸿章回忆录》。
大家都认为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李很是受用,而俾斯麦说他自己并不认为“俾斯麦”是恭维语,他自己非常希望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
想想这些可能都是当时的客气话,也有人认为这是后来美国记者曼尼克思伪造的,因为当时的报纸都没有这样的记载。
改变近代历史的三个伟人是:
拿破仑、林肯、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