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上第一家“东印度公司”成立,“公司”这个上伟大的发明一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它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随着通证经济的应用,这种组织被颠覆吗?
通常制造型企业公司职能有市场、销售、开发、测试、生产、质量、仓库、物流、采购、财务、人事、工程等,公司所有部门的协同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性能符合客户要求,确保服务能使客户满意,从而从客户那里获得客户价值,这个价值传递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由实物作为载体。
常见的互联网企业公司智能有商务、市场、行政人事、开发技术、财务、策划、客服、采购等。同样,公司所有部门的协同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性能符合客户要求,确保服务能使客户满意,从而从客户那里获得客户价值,这个价值传递过程中最主要是由服务作为载体。
如果公司内外所有流通采用Token(通证),人员工资、采购货物、支付预收全部使用Token(通证)那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例如对外支付:A客户欠了公司B货款,公司B欠了供应商C的货款,是否A客户可以直接Token(通证)付给供应商C呢,可以省略到公司B这个中间环节?
例如对内支付:对内工资福利发放使用Token(通证)。人员激励采用合理的智能合约模式进行按劳动价值分配。
以上看似可行,那么问题来了,这种Token(通证)如何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如何转换成人民币?以公司的营收进行挂钩?不行,公司营收是不确定的,没有哪个员工、哪个供应商、哪个客户背负这么大的风险!以公司利润挂钩,那更不行,更加没人愿意去执行,风险比营收更大!
Token(通证)是需要一个价值的确认,是需要稳定的信誉和稳定的公司做靠山。据统计,能活超过5年的公司,只有不到10%,百年企业更是寥寥无几了。公司内发行Token(通证),再某些公司内环节是不可行的,如制造型企业。制造型企业产品是价值的承载者,因此Token(通证)无法与产品进行绑定,因此内部发行Token(通证)在可预见的未来肯定不可取。
Token(通证)作为一个具备强大生命的新事物,适用于那类企业呢?首先肯定是文娱行业,以文娱作为载体的企业有个最大特点,原本该物品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传播开了才体现出了价值,传播越广泛价值越大,然后企业也就更具价值了。那到底能能改变公司众多环节的哪些环节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市场推广和融资渠道。传统的市场推广和融资渠道,尤其是近几年滴滴、摩拜、OFO、美团的市场推出,无一外乎采用烧钱的模式进行用户习惯的培养,我们能记住的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钱去烧的企业,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方掏出的都是巨额资金,“剩”者为王,企业用户增多,知名度扩大,但是还有多少烧不起钱的已经陪葬了。
而用Token(通证)在文娱这个行业进行市场推广,用户是生产者、消费者、也是股东,建立好智能合约后也就系统自动运行了,确实是一个很巧妙的一个应用,不需要公司招聘大量市场推广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用户生产,想办法传播,因为和自己利益相关,传播越广,生产出来的文娱价值越大,同时正反馈于公司用户增多,影响力扩大,这是一种双赢局面。这个过程流通的是Token(通证),那么Token(通证)是否有价值?如何变现呢?例如:现在币乎有1亿活跃用户,影响力很大,格力要投10亿广告,那可以去交易所购买1亿KEY在该平台进行投放,那么此次你的KEY就有价值了。1个市值10块,因为只要有交易就有定价。从上面可分析,Token(通证)应用确实改变了某类公司的运营模式,也降低了这类公司的准入门槛,同时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更多考验的是管理者的运营水平。
Token(通证)文娱互联网行业(含社交)应该是最合适使用的,但是这种模式放在其他制造型企业,至少在可遇见的未来还不可行。因为,一般制造业Token(通证)无法直接与产品绑定,无法通过将通证转换成能看到的价值。
因此,在制造业领域,通证经济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