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星救援》很火。读者方燕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很想写篇“看电影学整理”。我听了之后,觉得有些惭愧,当初开辟的“看电影学整理”这个版块,只写了一部电影就作罢了,且不说具体写作过程,由于每天的忙乱,那根发现写作素材的触角也萎缩了。
方燕说自己很想试着写一写,但是可能写得不好。可我觉得,且不论好不好,首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选题,就是很棒的第一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文章。不知道看完了火星救援的你,有没有和她一样,立刻发现了电影里的整理元素?
作者介绍:
方燕,济南妈妈,过了29年浑浑噩噩的人生,直到女儿出生后,没日没夜照顾孩子再加上新生儿东西爆仓式增多,忍无可忍开始收拾,恰好当时流行断舍离,确实受益不少,后来网上接触到了春楠老师,好像找到了组织,每天快乐得整理,学习,读书,电影,育儿,希望能做一名对生活充满兴趣的人,给女儿最好的言传身教。
正文:
上周六花了15.9元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最近热映的《火星救援》,本以为是一部科幻灾难大片,没想到竟是一部励志片,简直火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今天我要说说从中学到的整理知识,是的,你没看错,是从《火星救援》里学整理。
电影开头一场巨大的风暴过后,与队友失联,腹部受伤的马克坐在椅子上开始记日志,当他一一盘算各种可能情况结果都是死亡的时候,不禁心灰意冷。但得益于马克的乐观天性,他决定“不能就这样等死”,他开始自救,自救的第一步就是整理。
他首先整理了现有的食物,有多少土豆,多少番茄酱,并一一记录下来,并计算出依靠现有食物他能存活多少天。当他发现现有土豆仅能维持一个月的供应,他决定拿出其中一小部分种土豆(幸好他是植物学家)。
然后他就开始第二步:整理他在火星手头现有的东西。把其他队员留下的私人物品箱都一一打开,看看哪些能派的上用场,都拿出来,刘易斯电脑里的舞曲虽然他一而再地说讨厌,但还是陪他度过荒芜星球上的寂寞时光; 另个队员的十字架也在种土豆点火时派上了用场(因为居住舱都是不可燃材料);队员们的排泄物也成了最好的自制肥料;库存气体也成了制造水的原料……
就这样,马克对手头物品和材料实现了最大限度地物尽其用,包括后来挖掘并修复损毁的探索者卫星,去往环形山时对物品的精简,通过这种种形式的整理,马克终于和队员团聚,回到地球。
在2亿2千5百万公里外的荒芜星球上,在无任何外物支援的情况下,换做你会怎么办?马克教会了我们通过整理实现自救,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电影,主角重生时都有整理,别无选择,从新开始时,第一步就是整理,看自己手中到底有多少资源,明确记下来,或许你已经毫无希望,但通过整理,可能会发现自己会创造新奇迹。
以上这些如果不运用到自己生活中充其量不过是一篇颇有感触的观后感,我觉得所有我们觉得好的东西都可以试着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用处也是值得。恰好现在是2015年底,辞旧迎新之时,我们何不想象自己就在火星,然后地球就是我们的2016年目标,我们该怎样通过整理实现它呢?
让我们向马克一样,盘点自己手里现有东西的现状吧:工作,家庭,生活,感情等等。把所有这些都铺开,比对2016年目标,看看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然后有用的东西离目标还差多少,制定计划一步步实现。
开始吧,朋友们,还等什么,向着自己的地球进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