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自修课:诗的自由与超越
温经天
1.
是否有韵和是否分行,都不是判断是否诗歌的标准。诗歌没有严格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但诗歌有基础标准。韵代表了诗的历史性。分行代表了诗的形式建筑性。诗可以有韵,旧体诗和西方非现代诗都是这样的。诗可以无韵,现代诗因为扩充了现代题材和复杂思维审美因此舍去韵脚,以便实现其自由的本质。
2.
诗可以不分行,诗意诗旨诗的语言和节奏都存在,依然是诗。不建议去用形式和语法去分析一个人写的是诗还是散文,因为散文的特点在于形散,铺陈和线性思维。诗则强调想象、象征和跳跃弹性。
3.
有人喜欢把分行的诗合并为段落,然后理直气壮地宣称这不是诗是散文,有没有道理呢?没有道理。因为诗也是说话,当然可以具备正常的语感读感。二者的语言特性是不一样的。既然你没有能力分辨语言的差异,那么你更没有能力去洞悉话语深处的艺术特征。诗的艺术特征是超越和自由。
4.
人们总讲诗是自由的,但很少有人说诗是超越的。诗超越的是语言,塑造的是言说;诗超越的是形式,塑造的是无法拟像的独特灵体;诗超越的是文学,塑造的是艺术。具体一点,超越什么?超越平庸的修辞格和日常思维定式。诗是自我X世界的plus版。
5.
诗的自由在哪里?从诗的题材角度看,诗要展现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对世界及自我的全新认知;从诗的技艺角度看,诗要塑造新颖的意象,形象化地呈现所有抽象思维;从诗的手法视角看,诗的角度需要多样化,它不是单一的,是特异性的,不是平庸的;从诗的语言层面看,诗的言说是复合的、弹跳的、超语法的,不是线性的、平缓的、过分规矩的。
6.
很多人关注现代诗,乐意去思考现代诗是什么,不是什么,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越思考越糊涂。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三个。
一,你写得少,光说不练,自然隔岸观火,说不准。
二,你不读书,不去阅读现代诗学的专业书籍,就信口开河,装大师,被专业人耻笑。
三,不学习现代哲学、美学、思想。不思考对比现代艺术,比如电影、舞台剧话剧、雕塑、现代美术。这些艺术形式的里都具有现代的诗性,只不过(从狭义角度看),现代诗是诗性的语言本体。
7.
现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一定会写现代社会,讲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传递现代思潮,展现现代审美。如果你只抱着遗老遗少的陈旧思想和俗套审美,包括韵律观念,自然会对现代诗产生各种不适。如果你只是用过去的语言,陈旧的意象,古老的格式去写非现代性的主题,哪怕你分行了无韵了,写得也不是现代诗。
8.
本来旧体诗和现代诗就不是一套诗歌系统。何必看不惯这个那个。不知者不怪,不懂装懂胡乱指责者就是愚蠢的。这话没有贬损任何人的意思。
9.
诗歌是一个光之体。黑色的光。因为它擅长吸纳许多眼泪、鲜血、弹片和灰烬。它还吸纳所有的尖叫、睡眠、阴影和灵魂。如果它是个这样的黑洞,那么写诗的人是幸福的。
10.
诗歌为什么是小众的语言艺术,无法走向大众,不是诗歌有问题,是大众的问题,大众缺乏基本的阅读沉淀和审美力熏陶。诗歌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有门槛的。应该放下传播诗歌给大众的美好幻想。诗歌挑选读者,而不是相反。
11.
诗歌是一种生物吗?不,是四种。旧体诗词,现代诗歌,散文诗,现代长诗,四种生物相互看不顺眼。
12.
诗是一种思,诗是一种意,是一种绪。诗是一种集思的意绪体。诗是一种面向当下和心灵的双重种植,及物和形而上共同支撑着诗的呼吸和思考。诗是一种面向古老和未来的双重出发。诗是活物,是另一个自我,是一个无影人,诗是生命,超越存在和存在的消失。
13.
洛夫的《石室之死亡》试图印证的是:东方思想的生命体逻辑大于西方的存在主义思潮,也能够解析存在与虚无的逻辑迷障。存在与时间之外,依然有生命在呼吸,生命的形态更替与载体更替是常态的,超越存在主义思维,拥抱生命共同体思维,能够缓解对虚无的各种歧义理解。诗和诗性的艺术及生活,帮助人们延续生命体的活力。
14.
诗处于自我和世界的临界,处于语言和事件的临界,处于时间和空间的临界。诗收纳了绽放与枯萎,完整与完结,艳丽与消逝。诗大于等于意义。
15.
诗里有欢爱,有眷顾,有彷徨,有豪情,但它们都太容易挥发掉,所以诗必须拥有自我的审美和思考,才能把它们凝成琥珀。
16.
诗人的审美和思考把词语变成了语词(概念),语词中包含修辞的变形和意象的耦合,形成了变量,从而支撑起隐喻的逻辑性。是的,诗有自己的逻辑,不是哲学的逻辑也不是情感的逻辑,隐喻就是诗的根本逻辑。
17.
诗的隐喻帮助词语和句子跨越了加减法,进入了乘除法,甚至乘方模式。词语们变成了有分量有能量的语言。诗的语言从而唤醒了激活了语法和读者的共鸣。
18.
诗的语言是包括两个层面,内容和形式。意象属于内容,结构属于形式。意象作为隐喻的单元充满活力的呼吸,但是要成为呼吸体,则需要形式的塑造。这就涉及到了分行,断句,甚至内在的结构了。长一点的诗必然需要结构。短的诗不必结构或隐性结构,一口气行云流水读完的诗,内部都是隐性的简单结构,因此他们不分节。
19.
不分节的短诗之所以盛行,优点是便于连贯阅读,减少思维大幅度的调整运动。但选择这样的方式的前提是,你的书写题材不会太复杂,你的角度不要太多样,角度少但足够新颖。
20.
写诗,不是猜谜,不是词语游戏,也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挪用别人用滥的隐喻和意象,写诗更不仅仅是为了美和情感。沉浸在简单通俗的美和情感释放中的诗也走不远。写诗不是单纯写心,是写心和脑,写你的灵魂和知觉,写你的智性和境界。写诗不是混吃等死。而是精益求精。
21.
诗是什么?诗是感应。诗是觉知。诗是旧天堂。诗是新世界。诗是一个虫洞,引领我们穿越。
温经天,诗人,诗歌评论者,1978年生于河北承德,长年践行新超现实主义风格写作,曾在国内多家期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出版诗集《致不朽之风赞美诗》《旷世书》。代表作包括《正见》《证道》《安生》《丽萨》《黑金属》等大型诗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