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星期,公司推出了“525心灵关爱周”的系列活动。
今天晚上在视频号请到了海贤心理的陈海贤老师做了直播,后来陈海贤老师还连线了知名职业规划专家古典老师。
陈海贤老师之前好像在哪里听到过名字,这次在直播间是见到活的真人了,说话一嘴的南方口音,听起来像是江西一带的,笑起来很有一种温暖睿智的感觉,是浙大心理学博士,资深的心理咨询师。
写过两本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爱,需要练习》,在得到上有相关的课程。
自己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心理学了,听起来也是津津有味。两本书恨不得立马读起来,然而微信读书上还没上架,自己克服住立马购买纸书的冲动,哈哈,因为历史的经验已经表明,买来了纸书自己也未必有时间立马看。要看的书、能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海贤老师讲了很多,但是自己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
1. 关于“创造”。海贤老师数次提到这个词,中心思想就是生活中有很多创造的机会。我听到之后自己大致的理解是,内在的价值观越稳定,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越是能够灵活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外在,而不仅仅拘泥于现在所拥有的,比如当下这份工作,也就是“不忘初心”。
2. 接地气的生活。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存在”“动力”“意义”等,这是他回答一个听众的“关于躺平了怎么才能起来”的问题时,讲到了曾经在高校里接到的一个数次挂科对生活学习没有动力,甚至都不愿意下床的学生的案例,当时作为心理咨询师,他首先让那个学生“先起床,去吃饭”,之后再去和人慢慢的连接....有一个细节是海贤老师也讲到平时他也有EMO无力的时候,也有不想面对带领来访者的时候,也想“躺平”,但是他有调节能力,所以能很快地再在工作中找到活力。
3.“经验图书馆”项目。海贤老师讲到很多经验的东西是没法在书本中学到的,就比如说他讲到的一个企业高管转型做心理咨询师的案例,这个高管经历了读在职研究生、接受精神动力学取向咨询技能培训、接受个案的前前后后几年的时间,这就是很不一样的、没法复制的但又很宝贵经验。他希望很多人过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4. 原子状态到走向关系。原子状态,八成说的就是自己这样的状态了吧,和世界疏离,难以走进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刚好还有个直播间的观众问了这个问题,海贤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做真实的自己,独立的自己,也看到独立的对方,觉知自己有自己的观点,也听取别人的观点,不要去试图占有对方、控制对方,彼此交流、碰撞,渐渐的就会走进更深入的关系。这对自己的启发也是“该开始找人聊一聊了,大胆的表达和呈现自己,流动起来”。
5.“向死而生”。海贤老师讲到用长远视角看现在,尤其是终极视角,“你就明白人必有一死就完了”,我还突然想起了老东家的老领导老黄在自己刚入职时候跟自己讲的。向死而生,想明白了一下子可能就通透了。“人生除了生死没什么大事,甚至生死也不是啥大事”。
6.海贤老师荐书荐影:他的两本书还有一个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的关于自我发展的书,有点艰深,但是很有思想深度。电影推荐了《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人在极端条件下关于希望的故事;另外一部《至暗时刻》,讲的是丘吉尔关于信念的故事,海贤老师也是反复看了好多次。
后来连线了古典老师,古典老师也是知名的培训老师了,这次他的连线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讲到的“π型人才”,之前都是T型人才,现在讲π型人才,说的是那一坚定的竖是无论风吹浪打都能保证稳定生活的才能,对于多数人来说就是本职工作了,另外一个小勾则是自己业余擅长、并且真正内心热爱的东西,伸出一个触角,“浪起来”,说不定有朝一日还成了自己的主业,两位老师举了很多π型人才的例子,比如小说家刘慈欣、余华。
听两位老师讲完,感觉自己内心更加坚定一些东西了。
525心灵关爱周,关爱自己,从心开始,感觉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