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疯狂迷恋上了做面食,从馒头开始,先后解锁了包子、豆包、面包······从最开始的不断失败,到现在基本上一次成功,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在尝试几次改良之后,我研究出来一个基本零失败的和面办法:那就是先把水或者牛奶等液体加热到温热状态,温度大概45度左右,然后放酵母、白糖,搅拌均匀,之后再加面,不断翻拌均匀,到翻拌困难时面就刚刚好。这样和面的好处是,加速发酵时间,面和水的配比也刚刚好,很适合新手来学。
面活好之后,一定要有充足的醒发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着急。如果是在南方,室内比较温暖,那常温放置半小时基本上就可以发酵到原来面团的两倍大。但如果是和我一样在北方,室内温度较低,可以把盆上包一层保鲜膜,放到30度左右的烤箱里。如果没有烤箱,那架一口锅,锅里烧上一点温水,放半个小时即可。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水温和烤箱温度千万不能过高,30度到45度左右就可以,如果温度过高,酵母就无法起到发酵作用了。
等到面发酵到原来的两倍大,揪开全是细细密密的孔状,一次发酵就完成了。我们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揉面排气,加入想要的馅料,或者捏成喜欢的形状,放到笼屉上或者烤箱里,二次醒发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步骤不能省,时间也不能省,否则面团很容易回缩,第二天就塌陷不好吃了。
揉面的过程特别解压,软软的,如同橡皮泥一样。怪不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黏土,真的是一个很放松的过程了。
发酵好的面团白胖白胖的,蒸出锅又白又亮的,咬一口,蓬松柔软,丝丝香甜,好吃极了。
我曾经认为,做饭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做几个小时,只为最后吃那一口。万一做不好,又费时间又费料,还不如买现成的。现在购物又十分方便,预制菜、半成品、外卖应有尽有,不出半小时,就有人给你送上楼,干嘛还要自己费劲呢。
母亲总是反驳我,她说,“做饭的乐趣是要让吃的人开心。”
原来的我并不理解,吃饭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外面的饭又好吃,应该会更开心才对,那自己动手做饭的意义何在呢?
现在我理解了,除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做出来成品的成就感,还有当家人吃到美味一餐的时候,由内而外散发的幸福感,那就是专属家的味道。
而这些,都是外面买不到的。
当然,我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吐槽,“造型太丑了”,“味道太甜了,”“油放的太多了”······我也总是没有好脾气地怼回去,“下次你做啊”,“凑合吃吧,我水平有限”。我也打过退堂鼓,“要不然我们还是点外卖吧?”······不过,生活不就应该这样么,吵吵闹闹,有说有笑。这就是一家人最原本的样子,也是最幸福的样子。